第A6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港口经济圈,宁波咋“弄潮”

  图为海铁联运现场。

    地处“一带一路”的交点和长江经济带“T”形的交汇点,东方大港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如何借力港口优势和其辐射作用形成的圈层经济链,在国家战略中突显宁波的地位?在日前举行的“宁波构建港口经济圈与‘一带一路’建设研讨会”上,来自交通、港航、区域经济等领域的嘉宾们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

  本报记者 余晓辰 通讯员 宋兵

    大宁波 圈层经济棋落何方

  从世界港口发展的历史看,港口的发展是跟经济和社会一起互动发展的,“圈”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德国杜伊斯堡1916年建港,产业链以煤炭、钢铁为主,逐渐扩展到了莱茵河下游,如今腹地已扩展到南欧。”交通运输部交通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徐萍以杜伊斯堡港为例,说明港口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大。徐萍指出,宁波要打造港口经济圈,首先要确立其圈层结构,同时梳理圈层范畴中的产业需求。

  “仿效临空经济区等模式,宁波可以设立港口经济圈综合试验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介绍了郑州临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经验,指出其依托富士康等大型企业基础,发展空港物流,从经营政策、服务外包政策等多方面提出了发展规划。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教授李振福提出了“大宁波陆港经济圈”的概念:“‘大宁波’指明了经济圈的构建主体,并扩展到宁波及其周边城市,增强了经济圈建设的灵活性与可行性。”

  宁波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任祥则提出,宁波港口在长三角需要重新定位;建立国家海铁联运实验区,打造陆向“一带”的圈层;建立国际港口联盟,形成海向“一路”的国际圈层。

  错位 重新梳理产业优势

  发展港口经济圈,临港大工业的问题绕不过去。宁波临港大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步,到90年代初成熟,再到本世纪初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发展为华东地区颇具规模的临港工业重要基地。“这其中,临港化工产业是宁波的重要优势,是宁波打造港口经济圈的重要切入点。”市发改委副巡视员陈飞龙指出。

  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多以牺牲公共资源来获取暴利,所以准入门槛很高。陈飞龙认为,在不扔掉传统大工业优势的同时打造花园城市,宁波必须优化空间布局,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准入门槛,同时重新审视煤电、造纸、钢铁等现有临港工业的布局。

  此外,宁波港航服务业同上海的错位竞争,也成为论坛关注的焦点。与会专家指出,宁波依托口岸基础,以及华东地区对矿砂、煤炭、液体化工的进口需求,港航、交通、大宗商品“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大有可为。“如今,‘无水港’已经成为遍地开花的热词,宁波应在海铁联运服务上抢占先机。”宁波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苏志刚表示。

  联结 开拓“网上丝绸之路”

  “如今,以移动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的ICT(信息通信技术),已经向驱动价值创造的生产系统转变。联结,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之后新的生产要素。”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教授杨家其指出。

  根据华为发布的全球联接指数(GCI)研究报告,联接指数每提升1点,人均GDP将增加1.4%-1.9%,发展中国家的提升会明显大于发达国家。“无论是从物理层面,运营层面,还是运输公平、口岸管理、土地集约利用等城市体系外部协同方面,宁波都应该有的放矢,提高港口在物流网方面的连通性。”

  跨境电商被视为联结的重要一环。陈飞龙认为,宁波打造港口经济圈,要充分发挥梅山保税港区特殊监管区的优势,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项目红利,发展“网上丝绸之路”,同特定的国家和区域,通过特定的支付手段,交易特定商品。

  互联网思维的平台策略被反复提及。宁波航运交易所总经理董善华认为,宁波完全可以用互联网的思维和做法,来缩短港口、公路、铁路互联互通的时间。“要构建一个商品贸易、物流、金融、信息的共享服务平台,然后在这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