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波出口玩具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今年1至10月,宁波共出口玩具3.34万批次、5.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9%和29.8%,再创玩具出口历史同期新高。出口产品涵盖童车、竹木玩具、塑胶玩具等11大类,主要输往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欧盟近1.75亿美元,表现抢眼。 然而漂亮的数据背后,玩具产品的出口前景并非一片光明。由于行业门槛偏低、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加上该类产品的安全敏感性所引起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多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玩具已成为欧盟通报重灾区。2014年1-10月,欧盟非食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累计通报玩具不合格案例460批,玩具已成为出口欧盟工业产品中被RAPEX通报最多的产品,通报呈现的三大特点需引起玩具企业的广泛关注。 塑化剂超标及小部件危害成主因 从通报原因来看,涉及玩具产品中含有的DEHP等塑化剂超标的共217批。小部件易被儿童吞食,产生窒息危险的共166批,两者占到了总通报批次的83.26%。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玩具被通报的危险类型较去年有明显的变化,2013年被通报的危害主要集中于窒息危险,而今年其将近一半的危害类型都是化学危险,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超标依然占了最大比重。由此可以看出欧盟当局对玩具的监管重点已经从物理危害逐渐向化学危害转移,需要引起塑胶玩具生产企业的高度关注。 RAPEX通报部分新问题需关注 RAPEX除了对塑化剂及小部件高度关注外,今年部分新的通报原因需引起我们的警惕。如荷兰、拉脱维亚等国家持续关注微生物危害,对我国出口的雕塑粘土、肥皂泡等产品需氧菌超标存在微生物危害的危险进行通报。德国、爱沙尼亚分别对我国出口的玩具枪及玩具手提电话,提出损伤使用者视力及听力的危害。可以看出,欧盟国家不仅关注传统化学及小部件危害,对微生物危害及使用危害等新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通报国家呈现多元化趋势 根据以往通报统计来看,西班牙、捷克、立陶宛、法国以及匈牙利是欧盟对中国玩具通报的主要成员国。然而,今年欧盟国家对我国玩具通报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塞浦路斯通报23起,占总通报数的5%,克罗地亚、拉脱维亚、芬兰等国家也均通报10起以上,卢森堡、马耳他等欧洲小国也分别对我国产品进行了通报,这在以往都是很少见的。可见,随着越来越多欧盟成员国执行新《玩具安全指令》、REACH法规,欧盟国家对我国玩具产品质量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形成合力,积极防范 欧盟是我国玩具产品出口仅次于国内的重要市场,一直以来,对儿童的健康和安全极为重视,其颁布的法案及标准对玩具要求陆续加严,如2013年7月《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进入新的实施阶段,对化学安全要求大幅加强,不仅加大了我国出口玩具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进一步抬高了欧盟玩具市场的门槛。越来越多的玩具通报,一方面加深了消费者对中国玩具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更促使中国玩具成为欧盟当局的监管重点,形成恶性循环。鉴于此,提醒玩具出口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 一是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掌握技术性贸易措施主导权。出口玩具生产模式造成国内玩具企业处在“利润微笑曲线”的最低端,使得企业在技术贸易措施中处在被动位置。因此各相关企业应加强对欧盟玩具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的了解,及时关注RAPEX通报信息,做好收集、整理工作,按照欧盟标准和要求组织生产,重点关注原材料化学危害和小部件等项目,通过增强研发能力,创造自主品牌,逐步掌握玩具出口的销售权、开发权、制标权,进而由被动接受壁垒到主动应对壁垒。 二是要加快产品的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意识。一方面,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使用新型环保、安全无毒的原材料替代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原材料,减少玩具化学危害。另一方面,企业需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各类检验规程、关键元器件的质量控制、合同评审、产品首件设计和检验、产品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关键岗位人员培训等关键控制点加强监管,从而提升质量管控能力,从源头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要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形成技术合力。玩具企业应积极与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新产品及新材料可送检验检疫等权威实验室进行检测,降低质量风险。同时利用检验检疫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信息优势,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从源头规避出口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