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种慢性病用药在社区配,可享甲类报销 首先,居民在签约的家庭医生处就诊免收门诊一般诊疗费。 其次,今后与家庭医生签约在社区医院门诊配《宁波市基层医疗机构部分慢性病门诊常用药品范围》内的133种慢性病治疗常用药品,一次处方一个月的量。这133种药物涉及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多种慢性常见疾病,能满足绝大多数慢性病治疗需求。对病情稳定、依从性好的签约居民,配其中68种涉及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药可一次处方两个月的量。另外,133种药品中的乙类药品,属国家版和省版基本药物的,按甲类药医保报销。 这一调整对居民有多少利好?一位政策制定参与者说,这133种慢性病用药中,有四分之三属乙类药。眼下能享受的是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加职工医保的居民今后在社区医院配乙类药需自负3%,余下的97%按甲类医保报销比例92%由医保基金承担,8%由居民自负。城镇居民医保在社区医院配乙类药需自负3%,余下的97%按甲类医保报销比例60%由医保基金承担,40%由居民自负。“以一位城镇职工医保高血压病人两个月的常规用药量估计,可省下四五十元,同时也省下了慢性病人来回的奔波。” 再次,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中的老年居民和非从业人员在社区医院住院,医保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经家庭医生转诊到上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笔者昨天从市第一医院调出了一份老人中风住院清单,住院7天发生费用8000元。按高3个百分点来算,可直接省下240多元。若直接在社区医院住院,则可以省下400多元。 签约居民还可享受家庭医生基本服务的另外8项服务。核心的服务内容包括:签约居民可优先得到上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大型仪器设备检查预约及转诊服务;优先开设家庭病床,优先安排住院康复病床服务;预先优先门诊和上门服务;互动的健康咨询;开放个人健康档案,定期跟踪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 此外,还享有家庭医生免费提供的15类5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若开展约定之外的医疗服务,按标准收费。 调整服务价格促社区按需多开家庭病床多巡诊 今后,签约居民得到的将是一个团队的服务。据介绍,每支家庭医生团队有3至5名全科医生、若干名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再配备数名健康管理师、康复治疗师、医学营养师、社区义工等,居民得到的将是多种医疗保健服务,通过各类干预参透居民日常饮食起居。 规定要求,每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不超过1000个居民。这也是宁波与外地的不同之处,不追求签约率,但求做实,真正让市民得实惠。以往各地为了追求签约率,造成了“签而不约,约而不来”的被动局面。 眼下医生出诊每次就10元,收费价格难以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这个11年前的收费标准严重挫伤了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出诊一次考虑来回交通、路程等因素,一般至少得耗时1小时,相当于6个门诊人次。不论从价格调整幅度,还是从工作耗时来看,这样的收费标准得做出相应调整。 目前的收费标准也限制了家庭病床、巡诊及出诊的全面开展,造成一些惠民措施“好看却得不到”。这次调整价格的有家庭病床建床费,巡诊费和医生出诊费、家庭健康巡诊费、健康管理咨询费等。其中,家庭病床建床费、巡诊费均按甲类医保比率报销。 这样看来,提高的费用若是医保埋单,对居民影响并不大。 市卫生局一位人士说,提高社区医院服务收费价格是把双刃剑,价格高了市民的要求自然高了,对医务人员的服务监督就更严了。 今后看病直奔家庭医生工作室 不久的将来,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不再是大医院的缩小版,它将以一线的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开展日常的医疗保健服务。在家庭医生团队中引入竞争机制,每位居民可自主选择一支团队并与之签约,每个签约周期为一年。 新的综合评价体系也将同步建立,将重点考核评价家庭医生的门诊工作量、医药费用控制情况、首诊与转诊比例、签约居民的数量、服务质量、重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信任度等。考评结果将与社区医院、家庭医生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直接挂钩。 显然,今后技术高服务好、深得社区居民信任、签约多的社区医生团队,收入自然就高。 为了给家庭医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市、县(市)区两级综合或专科医院的专家门诊、大型仪器设备检查及住院床位等优质资源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