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把耳朵叫醒”的志愿者给唐赛芳老人唱越剧。(李涛 摄) |
本报记者 杨静雅 “阿婆,给您读读今天《宁波日报》上登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咱们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帮助残疾人军军……”昨天上午10点,来自江东区区委办公室的青年志愿者刘珏、吴奇军和刘威来到江东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96岁的王小桂家中,由刘珏先给王小桂读报。 “军军真不幸呀”、“多亏了俞书记”……刘珏用宁波话将故事读得跌宕起伏,王小桂不时插话发表看法。 “阿婆,再给你读一篇老人养生的文章。”刘珏刚读完第一篇,吴奇军就接上了。 “您最喜欢吃什么菜?”、“过几天还要降温,得多穿一点儿”……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三名志愿者又你一言我一语地和王小桂聊起天来。 这三名志愿者所在的社会组织叫“把耳朵叫醒”,是划船社区26个社会组织之一,也是今年划船社区新培育的3个社会组织之一。 “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是我们在分身无术情况下想出的一个办法。”俞复玲说。划船社区有3800余个家庭、上万居民,其中26%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只有13名社工,前些年社工服务时一直感到力不从心。近几年,俞复玲带领社工引导居民建立起了一个又一个社会组织。居民找不到工作,有春风就业服务队相助;小家电坏了,有阳光8号志愿服务队帮着修;居民间有了矛盾,有老娘舅协会调处……如今,划船社区的26 个社会组织活跃着2000多名志愿者,吸引了约1/3的居民参与其中,社区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 “居民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组织,我们就培育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去年年末,俞复玲经过调研,在自己2014年度责任清单上列下了培育“把耳朵叫醒”、“老人大道吧”、“周五帮办”等3个居民急需的社会组织的计划。 俞复玲从一份居民调查问卷中发现,不少独居老人希望有人来家里读报、唱戏、聊天。今年年初,她便动员社区十多名越剧爱好者成立了“把耳朵叫醒”社会组织,上门给独居老人唱戏,并陪老人聊天。之后,在她牵线搭桥下,“把耳朵叫醒”又吸纳江东区委办公室、宁波大学等单位的十多名年轻人,上门为独居老人读报。从此,双休日在划船社区一些独居老人的家中,常常传出读报或者唱戏声,还有老人欢快的笑声。昨天下午,李翠香等5名志愿者就去划船社区独居老人唐赛芳家,给她唱了一段越剧《十八相送》。 俞复玲发现社区高龄老人中,有的过分节省,舍不得用钱,一天只吃几个包子,已经影响到身体健康;有的过于固执,常因干涉儿女的生活方式,频频发生家庭矛盾。她今年上半年引导一些比较健谈、乐观又擅长文艺表演的老人,成立了“老人大道吧”,由他们定期对社区里的一些高龄老人进行心理疏导。“老年朋友想开点,传统观念要改变,勿要为了省铜钿,等到生病来不及;老年朋友想开点,儿女事体少管点,辛苦操劳一辈子,现在应该放松点……”很多老人听了会员们自编自唱的“劝导歌”,心情舒畅了,一些生活方式也开始改变了。 俞复玲发现一些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去交水电费,便于今年年初引导社区志愿者成立了“周五帮办”,在每周五下午批量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办事。 社区治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在俞复玲看来,就是让居民参与进来,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治理。 【下转第3版③】 “2014,俞复玲的责任清单”系列报道{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