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敏 通讯员王湖清)竹桥,流水,凉亭。走进宁波大学建工学院,一组由竹子打造的江南园林小景很是引人注目。昨天,来自叙利亚的留学生阿拉丁指着凉亭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中国凉亭是我们这些外国学生造的。” 据介绍,凉亭刚竣工,是由宁波大学24名外国学生在3位中国工匠的指导下,历时5天打造而成。 宁大建工学院建筑系国际教育主管、《建筑工作室1》课程的主讲教师王伟鹏说,24名学生是建工学院第一届国际班的学生,已经在宁大学习了三个学期。和国内学生的课程安排不同,王伟鹏和陈高翔老师特别安排了这堂实践课,是希望学生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建筑学院内原有一个钢结构的凉亭,已很破旧。两位老师和他们的外国学生将实践目标定在改造这座凉亭。在老师的指导下,24名留学生开始了凉亭的设计与建设,他们设想在水上搭一座桥,让同学们可以走到凉亭上;同时因地制宜,选用竹子为材料。 为让留学生们见识中国建筑的精妙,老师们还特别请来了奉化大堰的老竹匠王如贤师傅。 去年12月25日,在王如贤师傅的带领下,24名留学生开始了他们难忘的建筑之旅。剖竹子、锯竹子、削竹子、在竹子上钻孔……在王师傅的带领下,学生们用长条状的竹片将原来的6根柱子呈喇叭状包起来,每根包柱内部有6个大小不一的圆圈内胆作为支撑,用钉枪将内胆和外面的竹片固定;还用五根竹子搭建了小桥的主梁,安装了围栏。 经过五天的辛苦工作,12月29日下午,这座竹建筑终于完工了,用去了50根毛竹。 学生们很兴奋,“我们能建中国凉亭了!”他们自豪地在竹凉亭前留影。 宁大建工学院建筑学系系主任陆海博士说,该建筑在设计上,中西结合;在材料的使用上,因地制宜。中国老工匠和外国学生的合作是一种尝试。建筑不仅服务生活,还传递文化,国际交流让不同的建筑思想碰撞产生火花,有利于各方取长补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