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0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袁恒通:

奉化手工造纸
永远的守望者

奉化记者站 凌青 黄成峰 文/图

  图为袁恒通。

  修复历史典籍,可又找不到相应的用纸,如何“修旧如旧”这一难题困扰着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国内众多图书馆和博物馆。直到他们遇到袁恒通———一位奉化山里的造纸人。“博物馆的专家说,我造出来的纸,可以保存一千年。”老袁的眼里闪烁着颇为自豪的光。

  袁恒通是奉化棠云村人,也是宁波唯一的手工纸生产者。他研制出的苦竹纸在国内很少见,具有苦涩味道,能防虫,既可用来修复古籍又适合画画。“我的纸100张才8两重,薄又韧,写字舒服。”

  老袁造纸的秘诀主要在配方上,除上好的苦竹、桑树皮、棉麻等必不可少的原料外,还要有野生猕猴桃藤、冷饭包藤、豆腐渣树叶等辅料,这些配方全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专家赋予老袁造的纸一个新称谓———棠云纸,订单也随之而来,现在平均每天能抄700张。

  袁家作坊分成三个区域,右侧房间用来打纸浆,左侧是带火墙的烘纸房,院落外侧则是抄纸棚。从一棵竹子到一张棠云纸,需要经历72道工序:原料堆沤,装进粗布袋挤干,再捣踏、漂白、打浆、过滤、抄纸、压榨、晒纸……这个过程通常需4个月时间。

  在外人眼里,抄纸是纸浆转化为纸张最为神奇的一个步骤。一撩、一提、一掀,纸便如魔术般显现出来。这些纸,还需被榨干、烘烤,才能走进博物馆古籍修复处。一天工作12小时,最多能抄1000张纸,这是一项纯粹的体力劳动。“抄时要掌握轻重,力度适中,厚薄均匀。抄多了纸就厚了,抄少了纸就薄了。”厚薄全掌握在双手中,对于79岁的老袁来说,这样的强度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幸好,在袁恒通的造纸事业陷入即将断代的窘境时,女儿、女婿接过了他的梦想。 

  从17岁至今,老袁从未离开造纸。如今,他的纸走进国家图书馆,与中国的历史紧密连在一起,想到自己做的“苦竹纸”被认可,为保护传统文化作了贡献,老袁露出了宽慰的笑容。

  造古纸,已经成为濒临灭绝的老手艺。袁家小小的造纸作坊,吸引了各路专家,其中包括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全国纸质类文物保护专家奚三彩、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宫爱东、美国普利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刊主编罗南熙。他们都对棠云纸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评价。老袁至今清楚记得罗南熙参观后的感慨:“这里工艺非常传统,用植物原料生产,这么古朴的方式很难见到了,我看完简直不想走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