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区管理和服务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宁波市江东区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以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将一个基础薄弱的老社区建设成为全国社区排头兵。 把党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 “抓好社区管理,关键在于改进完善社区党委的工作格局。”俞复玲说。这些年来,她积极推进党建工作网格化覆盖,把划船社区划分为12个楼群网格和39个楼道网格,楼群建党支部,楼道(墙门)把党的触角延伸至社区各个角落。 11年前,俞复玲调到划船社区任党委书记时,首先遇到的是老社区物业管理矛盾突出的问题。居民为此三天两头提意见。那段日子,俞复玲几乎天天跑楼道进商铺,连续开了7次协调会,最后提出由社区党委牵头,吸纳居委会、住户、物业公司三方党员组成物居联合党支部。大家群策群力,首先筹集了20余万元资金,解决了迫在眉睫的水管老化问题。接着,联合党支部又先后解决了社区化粪池堵塞、公共绿化场地少等难题,得到居民的赞赏,物业费的收缴率从原来的30%升到97%。“划船物居联合党建”,被认为趟出了城市老社区物业管理的一条新路径。 为更好地发挥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标杆引领作用,俞复玲整合了社区两支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一支以“七彩人生”为主题,组建了扶贫帮困、生态环保、家电维修等7大类志愿服务团队,由220名党员志愿者分别认领不同的岗位;另一支是“阳光8号”雷锋日服务团队,根据党员自身特长,每月8日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社区还注重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加入社区各项志愿者活动。这种“党籍在单位、奉献在社区”的双重管理模式,被党建专家称为城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大创新。 “一个党员一面旗,每逢紧要关头,社区群众看到的是党员率先垂范的形象。”俞复玲说,划船社区地处老城低洼地,台风来袭往往容易成灾,这时候带头冲在一线的就是党员志愿者和入党积极分子。社区老人常说,有了党员他们就有了主心骨。 【下转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