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港口经济圈” 再创宁波城市的竞争优势

  宁波港航线示意图

  核心提示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区域竞争新态势,宁波靠什么重塑新的竞争优势?就是要抢抓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借势借力放大宁波的自身优势。宁波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什么?就是世界级的大港,这是其他许多城市所没有的,所无法比拟的。只要把这一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实现港口辐射半径的最大化、港口功能的最大化、港口经济的最大化,就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实力和竞争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明确指出,宁波要充分利用好开放和港口优势,打造辐射长三角、影响华东片的“港口经济圈”。李克强总理去年11月来浙江考察时,希望宁波、舟山共同打造江海陆联运服务中心,成为长江经济带龙头的两只龙眼之一(编者注:一只龙眼是上海和大小洋山,另一只龙眼是宁波、舟山)。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

  现在,宁波建设“港口经济圈”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宁波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T”字型交汇处,又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建立了紧密广泛的通航通商合作关系,完全能够在国家战略中找到“重要的一席”,也完全能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设“港口经济圈”,天时、地利、人和都已俱备。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詹荣胜: 

  高水平提升港口经济圈辐射力

  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海运大通道的“T”型交汇处,宁波港口立体区位组合优势明显,开放合作时间早、领域宽、层次高,人文交流源远流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那就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可以说,建设“港口经济圈”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就看我们能否抓住机遇,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发挥好战略支点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要努力把宁波建成长三角港口经济中心、国际贸易物流中心、江海陆联运服务中心,成为亚太地区重要国际开放门户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城市。

  强化重点领域突破发展,高水平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提升港口经济圈辐射力,推进港口综合开发利用。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原则,提高岸线利用效率。完善港口的揽活体系,加大“无水港”布局和建设,多渠道参与沿海港口建设运营。联合国内外港口优势,组建国际港口联盟。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港口经济圈内航运企业无缝对接。

  倾力打造互联互通的江海陆联运服务中心,强化港口基础设施支撑力。完善江海公铁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共享对接的物流信息网,构建高效率的物流合作机制。

  加强产业中高端合作,释放港口产业带动力。产业合作是港口经济圈的重要内涵,立足宁波产业优势,瞄准圈域城市的市场需求,推进临港工业转出去,提升港航服务牵引力,打造产业合作大平台。

  扩大经贸和人文交流合作,形成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际影响力。立足宁波实际,加强国际经贸、科技、教育、医疗、旅游、人文等交流合作,加大开放力度、扩宽开放领域,提升开放层次,提高国际贸易发展水平,搭建一批高层次的国家经贸合作平台。

  强化改革创新,激活港口经济圈协同发展新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港口经济圈建设的全过程,强化制度设计与创新,争取重点领域、关键链条、薄弱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重点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争取国际港航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改革。

  扩大港口的辐射力

  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徐华江:

  扩大港口辐射力 打造“港口经济圈”

  打造“港口经济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为宁波港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更为经济转型发展起到更好的带动和服务作用。宁波港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主动地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

  一是抓机遇、主动作为。建设“港口经济圈”是对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引擎。要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要战略机遇,提升站位、长程规划,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承担战略使命,加快推动国家战略在港口更全面的落实。

  二是强优势、主动引领。充分利用宁波港的区位优势、深水优势和服务优势,延伸产业链、做强价值链,以强有力的竞争力奠定宁波港在“港口经济圈”中的引领力。

  三是拓网络、主动辐射。完善港口运输服务网络体系,加强在国内沿海、沿江、沿河、沿路(铁)港口及“无水港”的投资合作和经营布局,打造“千里浙赣线”、“万里甬新欧”物流大通道,构建起跨区域、大容量、高效率的经济要素交流网络,更好地服务腹地经济发展,提升“港口经济圈”的辐射力。

  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任祥:

  延伸海陆双向“圈层”

  如果把宁波港比作一个圆心,圈层大不大,就要看辐射力强不强。因此在港口建设中,一是要确立区域核心港口的地位,二是扩大其辐射功能,形成圈层与延伸带。

  至于具体的路径,我建议分三步走。第一步,重新确立宁波港口在长三角的定位。宁波、舟山港口应一体化,归集到宁波港口核心层内,从而提升整个长三角区域的港航硬实力和软实力。第二步,建立国家海铁联运实验区,打造陆向“一带”的圈层,也就是成为“一带”的枢纽,沿纵深形成陆向港口经济圈层,打通甬新欧国际新通道。第三步,建立国际港口联盟,形成海向“一路”的国际圈层。宁波港口成为“一路”的重要支点,形成沿海、近洋和远洋港口经济圈层,以贸易和物流为支柱,连接沿海地区和21世纪丝绸之路国家。

  做优做强临港产业

  梅山保税港区经发局局长黄荣程:

  加快打造“双星”闪耀格局

  当前,梅山保税港区正在谋划建设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力争成为宁波打造“港口经济圈”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平台,宁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

  打造“港口经济圈”,就要发挥海洋经济的规模优势、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的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梅山将和穿山半岛联动发展,以崭新理念推进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重点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航运物流、海洋金融、海洋工程装备、生态环保等产业,以及海洋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和滨海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梅山保税港区是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也是宁波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地理位置特殊,发展条件优越。今后,我们将以打造“港口经济圈”为引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统领,争取早日形成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双星”闪耀的区域创新格局。

  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周昌林:

  临港产业快马加鞭

  做优做强临港产业,这才能真正发挥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宁波要打造“港口经济圈”,依然要在“临港工业”上加大“马力”。

  一方面,继续择优发展临港工业,按照《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的分区功能布局,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快调整港口产业内部结构,妥善解决两地码头同功能、产业同质化、市场同定位的竞争矛盾。在现代服务业上,继续完善港航物流“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发展大宗商品交易、现代航运、国际会展、金融结算等临港现代服务业,巩固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打造支撑亚太贸易格局的物流产业集群。

  推进国际经贸大合作人文大交流

  宁波海关副关长赵建中:

  通关便利化助力国际经贸大合作

  贸易便利化是国际经贸合作快速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提升宁波口岸竞争力的“杀手锏”。

  为推进贸易便利化,从去年8月开始,宁波海关分4个阶段在全市所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目前,已正式复制推广“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保税展示交易”等7项制度,赢得了企业的好评。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在前期关区审单模式优化、查验作业改革、通关监管模式调整等改革基础上,根据海关总署统一部署,2014年9月22日起,宁波和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五地海关启动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12月1日扩展至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海关。实施一体化改革后,企业可以享受自由选择申报地点、通关模式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实现了“一增两降”,即企业自主选择权增加、通关时间和通关成本下降了。

  浙江天时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刚:

  以港口为纽带加快“走出去”步伐

  港口是联结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一座重要桥梁。宁波打造“港口经济圈”,为我市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舞台和发展机遇。

  作为一家承接境外工程的外经企业,天时国际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印度,我们承接了一个总额上百万美元的港务局码头项目;在叙利亚,我们承接了包括首都大马士革在内的4座城市的公交系统建设。

  当前,中东、南亚、东南亚、中亚等大部分国家都要开展道路桥梁等基本建设,自来水、电力系统等城市设施也要跟进建设,所以境外工程承包的市场空间很大。前几年,天时国际在大西洋边上的小国贝宁承接了一个国家援外项目,在当地建立了常年展馆。贝宁是西非最重要的转口贸易中心,科托努港的70%以上货物转口到尼日利亚、尼日尔等周边国家,年转口贸易额达40亿美元。跟随宁波“港口经济圈”战略的实施,我们将继续加大在贝宁等地的投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和资本技术合作。

  (俞永均 包凌雁) 

  “港口经济圈”的重大平台项目支撑

  “双子星座”区域创新格局

  发挥海洋经济的规模优势、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的优势,谋划建设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形成“双子星座”的区域创新格局。

  “网上丝绸之路”试验区

  发挥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领先发展、类金融产业蓬勃兴起的优势,谋划建设“网上丝绸之路”试验区。

  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

  发挥宁波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优势以及宁波承办大型国际展会和外事活动的经验优势,争取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永久落户宁波。

  “海上丝绸之路”综合指数平台

  发挥港通天下的区位优势和大宗商品交易的集群优势,争取设立国际港口合作服务组织常设机构,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综合指数平台和港航信息交互平台。

  今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将在甬举行

  再扬丝路风帆,共圆蓝色梦想。由中国航海学会、交通运输部水科院和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航海日论坛及系列活动将于7月11日在宁波“启航”。

  按照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为提升全民航海意识、海洋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进一步扩大宁波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深化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对接长江经济带,扩大港口经济圈,推进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我市将举办2015中国航海日活动。航海日按照主题突出、规模适当、内容丰富、节俭务实的原则,拟开展29项具体活动,包括1个主论坛、7个专题论坛和21项涉及文化、体育等领域的特色活动。目前,我市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

  (张燕) 

  创新攻坚

  以创新驱动提升经济质效

  发挥重大创新平台的聚集引领作用,加大创新资源的整合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创新,大力推进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努力使宁波成为创新要素密集、创新活力迸发的城市

  创新驱动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常态下,宁波同样要转换发展动力,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动力结构。

  推进创新驱动,核心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宁波大院大所“先天不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加大高端创新机构的引进共建力度,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同时要打通创新成果转化的通道,提高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率。把创新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要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让创新效益体现在市场上。

  推进创新驱动,必须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加速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大力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研发型总部企业。在财政、金融上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通过发展科技金融,发挥创投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杠杆效应,引导和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创办企业。要鼓励民营企业推进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活力、要竞争力。

  推进创新驱动,必须加快形成增量新、存量优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手抓重点产业的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高端上档次的产业项目,形成既好又优的产业增量;一手抓落后产能淘汰,下大力整治“低小散”企业,分门别类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扩大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以“亩产论英雄”。

  推进创新驱动,根本在人。要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推出一批含金量高的人才政策。要立足宁波现有产业基础,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抓好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校的特色学科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技能人才。要以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打造全国一流的开放式现代职业教育基地,培养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改革攻坚

  以精准打“靶”创造持续红利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实施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最大限度地把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优势

  去年,宁波确定的290项重点改革任务,在一些领域顺利“破冰”,但“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面对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宁波要以更大的决心推进改革,瞄准改革“靶子”,一打到底,用改革破解发展“瓶颈”。

  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来推进改革。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突出问题,推出一批实实在在的改革措施。重点抓好要素配置市场化、投融资体制、招投标管理制度、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以及农村股改、产权交易、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的改革,要明确责任、清晰路线图、严格时间表,积极争取先行先试,力争率先闯出一条新路。 

  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政府改革,核心中的核心是简政放权。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主抓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做到该放的放活。既要放到位、放彻底,又要确保各地接得了、接得好;该管的管好。对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逃废债务、破坏环境等违法行为,要严格监管、依法查处。建立违法企业、经营者真正畏惧的“黑名单”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还必须与全面对外开放紧密衔接。要充分利用好宁波的开放优势,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主动复制上海自贸区的创新成果,大力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积极推广“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监管模式。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招商引资机制,在招大商、引大项目上再攀高峰。

  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是人民群众是否受益、是否满意。要统筹推进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的改革。把人民群众作为智慧之源、力量之源,对利益关系复杂、调整力度较大的改革,必须广泛听取民意,精心制定改革方案,避免产生新的不公平。要按照全面深化法治宁波建设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提高各领域法治化水平。 

  环境攻坚

  以生态治理绘就“美丽宁波”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境“脏乱差”和“黑臭河”的整治力度,使城乡面貌、城乡品质有一个大的提升;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打造审批速度最快、商务成本最低、法治环境最优的城市

  建设“美丽宁波”,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加大城乡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努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推动走出一条优质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永续发展的新路子。

  生态治理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今年,生态治理将全面启动“4+1”行动。

  “4”:就是“消灭黑臭河、劣Ⅴ类水”、“燃煤电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壤治理”、“创建无违建县”四个“三年行动计划”;

  “1”:就是全面推行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收费制度“三年到位政策”。

  要继续狠抓“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三治理一提高”、“四边三化”等工作,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长效机制,坚决依法打击各类破坏环境的行为。

  人居环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要更加注重提高城乡建设品质,创造更美更好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建设从扩容为主向提质为主转变,促进城乡布局与形态、功能与品质、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中心城区来讲,要结合区块开发、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地下空间开发、街景立面整治、主干道路建设等工作,加快“两心一轴、三江六岸”核心景观系统建设,使之体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应有的档次和气派。要加快美丽县城建设,提高县城建设品位,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要深化卫星城和中心镇改革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小镇,撤并一些小型村、空心村和自然村,引导人口向中心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深化“三村一线”创建,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构建经营规模化、主体法人化、产业市场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城乡一体的客运网、供水网、供气网、广电网、电信网、移动网建设,使更多的农村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与此同时,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审批速度、降低商务成本、优化法治环境,让宁波成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生活、最适宜就业、最适宜发展的城市。(易鹤)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