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鄞州区下应北路上的立交桥行人桥洞里,冒出了9幅街头涂鸦。城管发现后将几面墙刷白。不想,8日早上,几乎和上一次涂鸦相同的位置上,又出现了新的涂鸦(1月9日《钱江晚报》)。 涂鸦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其视觉冲击与文化张力,聚合了年轻的特质,焕发出多元魅力,因而受到很多城市青睐。相比之下,我们对待这一文化现象尚缺乏准备与应对措施,显得比较被动。 涂鸦具有隐蔽性、随意性和非系统性的特点,但并非难登大雅之堂,只要引导得当,照样反映主流价值观。广东珠海香洲区就曾改堵为疏,将街边围墙作为涂鸦墙,让涂鸦爱好者以“环保绿色家园、人与城市、珠海元素”等为创作主题,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才艺;重庆黄桷坪更将整条街道打造为“涂鸦艺术街”,使得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重庆旅游的好去处。 包容涂鸦文化,不仅体现城市包容度,彰显城市活力,利用得好,还可助推创意产业发展。有个经典案例,时尚品牌路易·威登(LV)受涂鸦艺术启发,曾出品了一款“涂鸦手袋”,成为畅销产品。当前宁波很多工地的围挡是空白,不妨利用起来,用以合理涂鸦,既能美化城市,对多方合力共创城市文明,也十分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