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1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中心,人们参加反恐大游行。 |
|
在巴黎,通往总统府的道路仍保持封闭状态。 |
|
1月11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人们冒雪参加游行。 |
|
1月12日,一名士兵在巴黎的一所犹太人学校前站岗。(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
|
美国政要缺席巴黎游行挨批 法国首都巴黎11日举行反恐大游行,吸引100多万人参加,包括40多名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高官。作为法国的主要盟友,美国只派出驻法大使参加,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等高级官员缺席,在美国国内招致指责、尤其是共和党的批评。 《纽约每日新闻》12日以游行人群照片为封面,图片中插入总统奥巴马、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国务卿约翰·克里和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等人的头像,配以文字:你们让世界失望。 《时代》杂志网站刊载共和党籍国会参议员特德·克鲁兹撰写的评论文章,批评美国高官缺席巴黎大游行是“美国欠缺在世界舞台的领导力”的“危险标志”。 白宫发言人乔希·欧内斯特12日承认,美国“本该派出更高级别的代表”。 他辩解,美国总统和副总统出行安保措施繁杂,出访海外通常需要提前数月准备,短时间内难以成行。 共和党参议员马尔科·鲁比奥对此不以为然。他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今晨》节目专访时说,美国“有大把可以派出的人”,“霍尔德正在巴黎,克里本来也可以赶过去”。 克里已经改变原先计划,打算结束访问印度等国后绕道法国,亲自向法国民众表示支持。美国国务院宣布,克里定于16日抵达巴黎访问。 极端人员“黑”上百法网站 法国本月发生严重恐怖袭击后,黑客又攻击数以百计法国网站,宣扬宗教极端主义思想。 一些网站主页内容遭篡改,例如黑色背景上出现“法国去死”、“沙尔利去死”和宣扬极端思想的文字,落款通常是“反对法国”。 法新社12日报道,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大量法国网站被“黑”。黑客自称来自北非或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攻击的主要目标包括地方政府、学校、教堂和商业网站。 一起案例中,用户登录法国西南部洛特省政府网站后,直接被转至一个播放原教旨主义演说的网站。一个自称“法拉加之队”(Fallaga Team)的突尼斯组织“认领”这起网络攻击。法国北部卡昂市的卡昂纪念馆网站主页也遭入侵。黑客留下一段阿拉伯语和法语文字,宣扬宗教极端思想。 法国网络安全专家热罗姆·比卢瓦说,这次网络攻击的特点是势头猛、范围广。网络黑客团体“快速组成,迅速解散……如此短时间内,数百家网站受影响,闻所未闻”。 一家网络安全企业的技术主管蒂埃里·卡尔桑蒂说,这只是宗教极端人员所发动网络战的“冰山一角”,因为篡改网页是危险级别最低的攻击,唯一后果是“宣扬一种意识形态”。 法国黑市可轻易获各式武器 在法国近日发生的多起恐怖袭击事件中,3名恐怖嫌疑人装备有多种武器,包括卡拉什尼科夫步枪、榴弹发射器、手雷、爆炸装置和手枪等。 研究武器走私的专家指出,多年来,法国一直暗中存在武器交易黑市,这使得恐怖嫌疑人可以像城市犯罪团伙一样,轻易获得各种武器。 法国一名反恐官员说:“不幸的是,这些类型的军用武器长期以来都可以搞到,人们能够得到它们,而不会引起注意。” 恐怖嫌疑人阿梅迪·库利巴利9日在巴黎东部一家杂货店内劫持多名人质与警方对峙,最终被击毙。一名研究法国武器走私情况的专家说,库利巴利在袭击中使用的武器“非常容易”搞到。 “库利巴利有一把捷克制造的蝎式冲锋枪。这种机枪已经在黑市上出现了大约30年。由于体积小和威力大,受到毒品走私者的追捧。至于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就更容易搞到,”他说。 媒体报道,自上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解体后,南斯拉夫制造的AK-47步枪就开始出现在西欧国家的武器交易黑市上。 目前,根据质量和状况不同,一把卡拉什尼科夫步枪的黑市价格介于1000欧元至2000欧元之间,而一把蝎式冲锋枪售价约1500欧元,一个带有弹药的榴弹发射器售价约2000欧元。 研究武器走私的专家说,法国黑市交易的武器通常零星走私进来,每次规模很小,可能只是两三把卡拉什尼科夫步枪,因此没有所谓的走私网络或供应链条,这给警方的打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法国地缘政治学会研究员、《在武器走私的心脏地带》一书的作者让-查尔斯·安东尼认为,对于这类零星的武器走私,情报机构不太可能察觉。除非袭击者一次购买大量武器,才会引起注意。 “但那样就太蠢了。他们(袭击者)更可能通过中间人分批购买武器,一点一点积累他们的小型军火库。”他说。 安东尼认为,走私人员可能并不知道武器的最终用途,而即便他们知道,也不会向警察通报。 法国左右党派罕见会聚,数十名国际政要参加,百万余人走上街头……巴黎11日下午举行反恐大游行,悼念日前法国多起恐怖袭击案的遇难者。游行人数之多,国际影响之大,在法国甚至全球堪称史无前例。 法国总理曼努埃尔·瓦尔斯10日在遭劫持犹太人杂货铺附近的一个集会上说:“我不怀疑将有上百万的人们来表达他们对自由的热爱。”瓦尔斯还说:“我们都是沙尔利(遇袭周刊的名字),都是警察,都是法国犹太人。” 与马德里火车爆炸案和伦敦地铁公交爆炸案相比,这次法国恐怖袭击的伤亡人数不算多,但在世界范围引起的震动是空前的。此事之所以受到各方如此重视,与过去一年里极端组织崛起、世界反恐形势变化有关。去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吞噬大片土地,与老牌的“基地”组织遥相呼应。它们与美国及其盟国在正面战场作战处于下风,便转变策略,到“敌后”开辟第二战场。它们通过网络等手段吸引对现实不满的西方年轻人,招募到中东或南亚参加“圣战”,然后派回西方实施恐怖袭击。 去年10月,加拿大议会发生枪击案;12月,澳大利亚悉尼市中心咖啡馆人质遭劫持。这些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都被认为与极端主义教唆有关。据报道,最新发生的巴黎《沙尔利周刊》袭击案,已被总部位于也门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认领”。 上述案件显示,恐怖分子的作案方式已明显变化,从精心策划、多人合作的大规模袭击,转为“独狼式”或小团伙式、随时随地的小型袭击。由于策划时间短,有的甚至是临时起意,安全机构很难提前察觉。据估计,有超过千名法国人赴海外参加“圣战”,200多人已返回法国,其他欧美国家也有人数不等的海外“圣战者”。这些经过训练的恐怖分子一旦回国发动袭击,将防不胜防。这也是为何规模不大的巴黎袭击案竟让各国神经紧绷的原因。 从制造“恐惧”的角度看,《沙尔利周刊》袭击者似乎得逞了:他们以较小的代价,不仅使法国上下大为紧张,还让欧美多国如临大敌。但另一方面,受惊之后,各国将投入更多反恐资源,增加国际协作。可以预见,恐怖分子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人们期待,各方能同心协力打造一张防范之网,让恐怖分子无法横行。 反恐雪上加霜 惟有携手打击 进入2015年,中东、非洲安全局势不容乐观,欧洲多国提升恐怖威胁等级。专家指出,今年将是全球反恐的关键之年,国际社会携手打击恐怖主义刻不容缓。 ■“伊斯兰国”威胁持续 “伊斯兰国”无疑是当前全球反恐的众矢之的。该组织去年在伊拉克、叙利亚两国迅速坐大,对地区乃至国际安全形势构成严重威胁。如今,“伊斯兰国”的人员规模和实际控制区域都在迅速增加。能否遏制其扩张势头,不仅事关伊叙两国局势,更牵动全球反恐事业走向。 然而,凭借“伊拉克政府军正面抵抗加美国及国际盟友辅助空袭”的既有模式,国际社会难以挫败这一组织。相比“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的组织架构更为“先进”,且擅长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推广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思想。该组织通过对欧美国家的思想渗透,以宗教之名蛊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圣战”。 “伊斯兰国”的抗击打能力惊人,持续数月的空袭并未对该组织构成致命性打击。此外,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冲击,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伊拉克政府今年反恐经费预算恐难落实。在西方国家拒绝向叙利亚巴沙尔政府提供必要支持的情况下,指望通过既有模式阻止“伊斯兰国”扩张并挫败该组织似乎并不现实。 ■“基地”组织卷土重来 本·拉丹2011年5月命丧美军突袭后,“基地”组织核心领导层遭到削弱,加之“伊斯兰国”的迅速崛起,“后拉丹时代”的“基地”组织一度被认为难成气候。然而,去年以来,“基地”组织在西亚、南亚、北非多地重整旗鼓,卷土又来。相比拉丹时代,如今的“基地”组织四处扩散恐怖主义,影响又在扩大。 “基地”组织的国际化令全球反恐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该组织“教化”大量外国“圣战者”并利用他们向目标国家渗透,越来越多的“基地”组织成员来自欧美国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令防范难度大大增加。 与“伊斯兰国”选择中东地区作为主要战场不同,“基地”组织奉行“打击远方敌人”的信条。法国恐怖袭击发生后,英国军情部门警告说,“基地”组织正在策划对西方目标发动大规模杀伤性恐怖袭击。欧洲多国现已提高恐怖威胁防范等级。 ■“博科圣地”扰乱非洲 新年伊始,尼日利亚北部巴加发生“屠城”事件。5天内,“博科圣地”将巴加及周边至少16个定居点夷为平地,两千余人惨遭杀害。骇人听闻的是,恐怖分子竟强迫儿童充当人体炸弹。舆论认为,“博科圣地”今年将取代埃博拉病毒成为非洲最大威胁。 据非盟统计,近年来,非洲恐怖组织数量呈现逐年增加之势。目前,至少16个主要恐怖组织活跃在非洲大陆,包括臭名昭著的“博科圣地”和索马里青年党。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能力缺乏等多方面因素掣肘,非洲国家对恐怖组织的打击普遍存在军事力量不足、手段单一、装备落后和情报缺乏等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非洲必须解决青年就业问题,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反恐队伍而非恐怖组织。也只有这样,才会使打击恐怖主义更有效率。此外,地区和国际合作必不可少。非洲反恐是全球反恐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非洲国家及地区组织打击恐怖主义,维护非洲和平与安全。 ■极端思想蛊惑欧洲青年 对移民政策的反省以及如何防范极端组织、恐怖主义思想渗透成为连日来各国媒体热议的话题。 受“基地”组织、“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的蛊惑,越来越多的欧洲青年志愿前往伊拉克、叙利亚加入国际“圣战者”大军。还有一些青年在接受恐怖组织系统培训后回国,匿迹人海,等待恐怖组织的指示,伺机发动恐怖袭击。美国情报机构的研究报告认为,欧洲已经成为“圣战者”攻击西方利益的中心。 欧洲面临的反恐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宗教极端主义者和移民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族群、宗教问题与移民问题之间的关系。上述关系如果处理妥善,则社会可望形成共识,弥补反恐漏洞;但如果处理失当,则民众的不满情绪可能遭到利用,进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乃至出现宗教仇恨、族群撕裂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