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16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代文物精华展今日在甬开幕

7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集中亮相

  工作人员正在布展
  定窑人首摩羯形壶
  琥珀璎珞(公主)
  展出的部分展品(记者周建平 摄)

  本报讯(记者陈青 通讯员褚楚 许婧)璀璨夺目的金银饰品、精美绝伦的琥珀璎珞、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巧夺天工的陶瓷和漆器……从内蒙古博物院引进的“发现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今日起在宁波博物馆展出,110套文物、51件辅助展品,将展现契丹民族的祖源、发达的文明、奢华的墓葬制度、兼容并蓄的宗教文化。

  “辽代文物精华展曾在日本和我国辽宁、安徽、山西等地展出,展品主要来自陈国公主墓、耶律羽之墓、吐尔基山辽墓的考古发掘,此次来宁波博物馆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有73件。”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张亚强昨日在布展间隙,向记者介绍了别具风情的契丹文明。这也是宁波博物馆引进国家级珍贵文物最多的展览之一。

  听过刘兰芳评书“杨家将”的人,一定对耶律阿保机、萧太后的名字耳熟能详。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的强族,从公元4世纪兴起到13世纪灭亡,共存在了近千年。契丹原来是鲜卑族的一支,在辽西过着游牧生活,唐贞观年间归附唐朝,唐末蕃镇割据,耶律阿保机于916年称帝,建立了契丹国,947年,建国号大辽,983年改国号大契丹国,1066年,又恢复大辽国号。契丹人建立的辽王朝,辉煌一时,大辽帝国在草原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契丹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也是一个开放的民族,吸收了周边民族的各种特点。”张亚强介绍说,此次展厅将划分出两个重点陈展区:一个是马具马饰展陈区,另一个则是被誉为“契丹文化奇迹”的陈国公主墓展陈区。

  契丹是一个以马为伴的民族,辽代马具制作空前发达,契丹鞍等高品质马具曾经享誉东亚。辽朝皇帝常以制作的马具、良好的马匹馈赠宋朝皇帝和邻邦诸国。展品中不仅有一全套马具装备图,还有现存辽国最完备的马鞍———陈国公主墓出土的包银木马鞍、镶玉银马络头等。

  砖砌穹庐顶的墓室,平面呈圆形的后室砖砌尸床而无棺具,却在墓道及墓室饰以巨幅壁画。公主与驸马虽都按契丹葬俗入葬,头枕金花银枕,身着银丝网络葬衣,脸覆以金面具,脚踩金花银靴。在陈国公主墓展陈区,充分还原了墓葬的真实场景。张亚强介绍说:“承袭唐代皇族厚葬的习俗,反映了当时契丹和汉族间的文化交融之密切。发掘于1986年的‘陈国公主墓’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物最多的辽国皇室贵族合葬墓,出土了契丹文物珍品大小将近2000件。”除了金面具,驸马金冠、银丝网络、金花银靴、鎏金银枕等文物精品都将与宁波市民见面。“有研究表明,面具可能是用来遮丑的。当时金属面具比较流行,面具又被称为覆面。根据身份等级的不同,分为金银铜铁不同质地,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般契丹贵族去世以后,并非马上入葬,在外停葬的时间可能要半年甚至更多,等下葬时已经面目全非。”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9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