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2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服务要“对路子”

司马童

  百姓点单,街道“配菜”,草根唱戏,专家服务。去年底以来,鄞州区在下应街道启动“周日文化节”活动试点,原本冷清的文化中心一次比一次热闹,不光草根“达人”有了舞台,市、区两级的文艺团队也相继前来,群众免费享受文化大餐和公共服务(1月19日《宁波日报》)。

  前不久,新华社发文,批评了一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变成了“文化空城”,或者钟情于“贵族消费”的现象,如少年宫唱起“空城计”、儿童图书馆里摆满营销类书籍、工人文化宫变身为电影院等。下应街道文化中心也曾冷清过,但如今“一次比一次热闹”,原因就在于找到了“对路子”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经济发展了,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建起来不难,但提供的文化服务如果不“适销对路”,就会沦为“摆设”。“对路子”,关键在于门槛不能太高、花费不能太贵,要让群众“消费”得起。还有,节目内容和形式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能够吸引群众积极参与。

  这就需要摒弃“重硬件轻软件”、“重数量轻质量”的惯性思维。这些年,各地文化服务场馆建了不少,文化服务活动也搞了不少,效果却不是很好。这跟不了解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没能在提高文化节目质量、创新文艺表现形式上下足功夫有很大关系。下应街道的“周日文化节”表明,公共文化服务只要接“地气”、有“民味”,就一定会有观众、有市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