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今日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22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小村庄的绿色嬗变

本报记者 王岚

  新常态之资源环境约束: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垃圾分类对许多城市居民还是陌生的事情,在象山县墙头镇的溪里方村却已开展了近两年,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更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象山县墙头镇溪里方村是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有600余年历史。村子背靠大雷山脉,坐望西沪港,一条溪流穿村而过,生态环境优美。目前全村有244户670余人。

  进入溪里方村,不时能看到“站成一排”分别收集厨余、可回收、有毒有害和其他垃圾的绿蓝黑橙四色垃圾筒。“目前全村10个点40个垃圾桶垃圾分拣率可达90%,比起从前,全村垃圾量已减少七成以上。”村书记方岳兴颇为自豪地介绍。

  在村民徐杏芝家的厨房,记者看到了两个塑料垃圾筒,一个装塑料袋、泡面盒等杂物,一个装蛋壳、菜叶、鱼骨等。“这是厨余垃圾和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卫生间还有一个专门装厕所垃圾和扫除垃圾的。”徐杏芝介绍,还有一类是包括电池、废灯泡、废电瓶等的有毒有害垃圾,用垃圾袋单独收集。

  “平时垃圾会不会丢错地方,会不会觉得麻烦?”“不会!”徐杏芝的回答斩钉截铁,“政府部门给我们培训,让我们到外地参观,还上门监督讲解,不会搞错了。”她笑答。

  据方岳兴介绍,自2013年全面小康村创建成功后,溪里方村人更加注重农村文明素质的提升。2013年4月,村子在全市范围内创新试点垃圾分类,并建起太阳能垃圾处理站回收厨余垃圾肥田。

  为帮助村民分清各类垃圾,村里下足了功夫:多次组织培训会,通过实物归类演示加深村民对各类垃圾属性的印象;配发分类垃圾桶和可降解垃圾袋到每家每户。不仅如此,村里还组织了40名村民代表分成10组经常性检查丢弃的垃圾,发现分错类的就根据垃圾袋上标号找到对应家庭入户指导。“年纪大的记性不好,连续上门二三十次的都有。”方岳兴说,村委会还趁热打铁,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行门前三包等保洁措施,使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蚊蝇都少见了。

  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生态环境宜居宜业,溪里方村在继续发展农业基础上又有了新打算:要探索走一条历史建筑保护和现代农房改造相结合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之路,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为此,象山县积极支持,计划今年整合农房改造示范村创建、特色村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等三大项目,汇集500万元补助资金,支持溪里方村整体提升。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