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1月26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写五年 九易其稿

72岁老人著85万字《新编东钱湖志》

  本报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史美章 东钱湖记者站 翁芳频 冯哲

    厚750多页、总字数有85万余字的《新编东钱湖志》日前正式出版,这距离民国初年首版《东钱湖志》已有98年。而编著人只有一个,今年72岁的东钱湖地方文化研究者、书法家仇国华先生。

  13年前发心愿:再编一本新《湖志》

  仇国华出生在东钱湖下水,到莫枝中学读初中,从下水到五里塘、高钱、七里塘,来回都是步行,走了三年;后来到正始中学上高中,也是走着去的。“从小熟悉东钱湖,一草一木都认识我。”仇国华说。

  仇国华在下水乡政府从事农技和报道工作,更深入地了解湖畔的山丘和田野。后来,他学习书法、研究诗词,凡是看到和东钱湖有关的文字资料,一一保存起来。

  2000年,仇国华从朋友处获得一套民国初年王荣商等人著作的《东钱湖志》。对着字迹有些模糊、没有句断的文字,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啃,两年时间通读了4遍。

  在读的过程中,他发现,这本《东钱湖志》内容过于简单,东钱湖的许多事物没有写到,有些还出现差错。“旧版《湖志》信息量太少,仅有水利、山水、文献、工程四部分内容。”2002年,年近六旬的仇国华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重新编著一本《湖志》。

  手写五年,九易其稿,自费出版

  修《湖志》涉及天文、地理、地质、水利、交通、动植物、矿物、人文、历史、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线性规划等等,是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课题。

  不是科班出身的仇国华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难题。如写到植物,东钱湖有640多种植物,如何核对?如何甄别?他到处查找资料,但当时宁波这方面的资料很缺乏。有一天,他在一家单位偶然发现了一本油印的宁波自然资源材料,如获至宝。他又参照《天目山志》,进行比对。

  为了弄清七十二条溪坑,他又到处查资料,但《鄞县志》、《宁波水利志》都没有记载。他就一条条地去踏勘,如今,他共查清了76条,其中2条不详,超过了古人“七十二溪”的定论。为收集上世纪40年代初的一张东钱湖全景航拍图,仇国华不惜花1500元买了下来。

  资料积累了几大柜后,仇国华多次修改写出300多页的大纲,并确定“年代有序、地域有界、史实有据、古迹有考、重定事实、不作评述”的原则。

  2009年9月16日,仇国华正式动笔书写。每天晚上,坚持写2个小时,这样写了五年。他不会用电脑,手写后的稿子,雇请他人花了9个月才基本完成打字工作。然后,他将初稿自费印出简装本,请学者、专家、朋友提意见。其间,一共九易其稿,到2014年8月14日才定稿。

  “当地人写当地志,一腔深情可表”

  近日,记者在仇国华的工作室里读到了《新编东钱湖志》,共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水利、交通、名胜古迹、生态旅游、人物、文献、教育卫生、乡村沿革、工程文牍等11编,58章265节,条目有3200余条。新编《湖志》,也吸收了旧版《湖志》中诗、赋、记、志、碑、墓志铭等部分,约六七万字。而在时间上,从民国三年起一直写到2013年,新增部分量大面广。

  翻阅新志,一个完整的东钱湖呈现在眼前———

  虎刺、夏枯草、车前子、何首乌、半夏、紫苏……仇国华收录30余种生长在东钱湖畔的中药材,不但有名称和功效,还有相应的拉丁文名。 

  旧版《湖志》从没提到过东钱湖的古窑,而仇国华知道目前发现的古窑遗址就有十多个,大多为北宋时期的古窑,规模大,出土的瓷器品种也很多。据史料考证,当时生产的瓷器远销东南亚,质量堪比上林湖的越窑青瓷。  

  南宋石刻群,是东钱湖畔又一灿烂的文化遗存,旧版《湖志》中没有石刻的记载,仇国华将这些精彩的篇章一一补全。  

  10多年的走访,仇国华手中的相机,记录古村、老街、大宅、名人故居……那些消失的村落,那些倒下的古建筑,那些湮没在岁月中的故事,都是东钱湖的“宝贝”。 

  2012年6月,仇国华拿着第五稿请文化大家周时奋提修改意见,已经病重的周时奋主动为他写序:“此次《湖志》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当地人对当地事的记录,地近宜核,又反复钩沉耙剔,力求以信史面世。对其书,隐约如观其人,唯敬仰二字聊表读感。” 

  资深出版人、宁波出版社编辑沈建国惊讶于这部一人之力而成的“草根”《湖志》。“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地方文献。他不是专业修志的,但对东钱湖的情况如此熟悉,踏勘工作做得扎实,令人目瞪口呆。” 

  “这是研究东钱湖自然人文的基础书籍,当地人写当地志,一腔深情可表。”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史济权表示,记录历史,传承文明,让更多的人切身感受当地古老浓厚的文化气息,共同分享这美丽梦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