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岚 人物名片 钱军 市人大代表,海曙区侨办主任 杨仁法 市政协委员,宁波工程学院交通学院院长 核心提示 城市核心区有公交专用道80余公里,途经公交车提速15%以上;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顺利开通运营,与之配套的P+R换乘停车场、公交首末站、公共自行车网点等同步建成投用…… 宁波公交都市创建一年来,城市交通公交优先“变局”有目共睹。公共出行越来越顺畅,开车的会不会觉得反而“更堵”了?在国内一线城市频频突发小车限牌令的今天,宁波治堵路在何方? 在公交车站,看一看电子公交站牌上的公交信息,选择合适的公交线路;通过“宁波通”手机终端,查一查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网点;出门前,参考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指数,再决定出行路线和方式;准备停车了,瞧瞧周边停车指示,就近选择有空车位的停车场停车…… 上述场景,有市民已经熟悉的,也有市民期待实现的。在宁波大力推进城市治堵工作和公交都市创建大环境下,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对宁波城市交通如何通过“智慧”管理来疏堵提出了想法和希望。 钱军代表说,这几年,宁波城市道路越建越好,城市私家车数量不断提高。但车辆多了,乱停车现象也多了,导致好好的道路变得拥堵。“前些天去杭州,车入闹市后,导航设备就开始提醒周边有哪几个停车场,位置分别在哪里。”钱军说,宁波正在打造智慧城市,其中“智慧城管”的网格化管理可以及时知晓小到一个窨井盖的破损问题,“那么我们的停车管理也完全可以跟进,除了能告知哪里可以停车,还可以做得更细,提示还有多少空位,从而减少乱停车现象。” 长期从事宁波城市交通研究的杨仁法委员认为,基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将成为未来应对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光靠修路等硬件设施建设是不够的,更需要合理引导出行结构,使市民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转而选择公共交通。” 据杨仁法委员介绍,其所在的宁波工程学院交通学院与交警部门正合作开发宁波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指数系统,预计4月份即可发布,“其实质就是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数值变动来描述复杂的路网拥堵状况,给市民出行提供参考,同时也帮助市民树立大交通意识,优化出行选择。” 钱军代表对智慧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十分期待,“通过‘云端’技术,能及时了解道路状况,规划出行路线,使出行时间可控且快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