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国内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2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改委对高通垄断行为罚款60亿元

并责令其停止相关违法行为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赵超)国家发展改革委10日宣布,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对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依法作出处理,责令高通公司停止相关违法行为,处2013年度在我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计60.88亿元。

  201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举报启动了对高通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数十家国内外手机生产企业和基带芯片制造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获取了高通公司实施价格垄断等行为的相关证据,充分听取了高通公司的陈述和申辩意见,并就高通公司相关行为构成我国反垄断法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进行了研究论证。

  经调查取证和分析论证,高通公司在CDMA、WCDMA、LTE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和基带芯片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包括收取不公平的高价专利许可费,没有正当理由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在基带芯片销售中附加不合理条件。

  高通公司的行为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阻碍和抑制了技术创新和发展,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关于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和在交易时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规定。

  在反垄断调查过程中,高通公司能够配合调查,主动提出了一揽子整改措施。这些整改措施针对高通对某些无线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包括对为在我国境内使用而销售的手机,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向我国被许可人进行专利许可时,将提供专利清单,不得对过期专利收取许可费;不要求我国被许可人将专利进行免费反向许可;在进行无线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时,不得没有正当理由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销售基带芯片时不要求我国被许可人签订包含不合理条件的许可协议,不将不挑战专利许可协议作为向我国被许可人供应基带芯片的条件。

  高通公司同时表示,将继续加大在我国的投资,谋求更好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对高通公司在我国持续投资表示欢迎,并支持高通公司对使用其受到专利保护的技术收取合理的专利费。

  由于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行为的性质严重、程度深、持续时间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责令高通公司停止违法行为的同时,依法对高通公司处以2013年度在我国市场销售额8%的罚款。此次反垄断执法,制止了高通公司的垄断行为,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了消费者利益。

  是什么让高通“认罚”?

  ———揭秘中国史上最大金额反垄断罚单

  2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出中国反垄断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罚单———美国高通公司因垄断行为被罚60.88亿元,并被责令整改。这一罚单不仅改写了中国反垄断历史,更是在全球范围率先改变了高通实行二十余年、通行全球的专利收费模式。在西方国家对高通反垄断调查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为什么这家全球互联网“芯片”巨头在中国“认罚”60亿元? 

  高通全球收入一半来自中国,率先在华“认罚”成标志性事件

  成立于1985年7月的高通是一家美国无线电通讯技术研发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专利许可收费公司和最大的无线通讯芯片制造商,其专利之多,让几乎所有手机厂商离不开这家公司的授权。包括WCDMA、CDMA、TD-SCDMA、LTE等技术规范在内,通通绕不开高通的基本专利。

  此前,无线通讯领域的知识产权反垄断调查执法,一直是全球范围内一大难点。此前高通由于涉嫌垄断行为,同样被欧盟、日本、韩国等反垄断执法机构发起过反垄断调查,但对其罚款者寥寥。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长期反垄断调查后发现,在拥有大量专利的背后,高通通过收取不公平的高价专利许可费、没有正当理由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在基带芯片销售中附加不合理条件等垄断行为,在中国赚取了高额利润。

  数据显示,高通通过芯片销售和许可费于2013年在全球获得248亿美元的收入,而其中近一半来自中国。可以说中国已成为高通公司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针对于此,中国反垄断部门不仅对高通实施了巨额罚款,还对其专利收费模式进行了重大改变。

  长期关注反垄断问题的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志松认为,中国反垄断部门对高通的执法,是全球反垄断领域标志性事件。而中国在高通一案中能首先取得重大突破,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无线通讯市场,例如高通50%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因而有着更大的发言权。

  通信专家项立刚对记者表示,按照高通在华赚取的利润计算,罚款数额并不多,高通舍不得失去中国市场,这可能也是其接受60亿元罚单的原因之一。记者发现,在对高通公司反垄断处罚结果公布后,高通公司股价不跌反涨,不少行业分析师认为这也从一个层面说明,投资者认为高通是在以罚款换市场。

  中国芯片产业软肋让垄断者“以退为进”

  如果说高通率先在华“认罚”巨额罚单是舍不得中国巨大的芯片市场,那么中国芯片产业技术软肋,也使得国际芯片巨头在中国并没有实质性的竞争对手,“认罚”后仍可“以退为进”。

  记者采访发现,相比高通年收入近300亿美元,我国芯片企业实力规模仍然较小。近两年收购了展讯和锐迪科两家知名芯片设计企业的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说,中国同类企业中,除了最大的三家华为海思、展讯和锐迪科,其他厂商销售规模都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芯片在中国众多产业中是最弱之一。 

  研究机构“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说,中国芯片领域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每年进口额巨大,2013年进口2322亿美元,近年大多数年份进口额比石油还高;第二,从电子产业看,芯片是核心部件,国内很多大型生产商是组装,没有核心价值,导致被别人控制;第三,相关战略产业都利用芯片,手机、电脑、打印机,大部分是进口的,可能留有“后门”即安全隐患。

  高通影子仍在,手机成本下降背后专利技术压力上升

  在此次高通垄断受罚并改变专利收费模式之后,中国国产手机厂商的生产成本将有所下降。但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本土手机企业大多只关心国内身边的竞争对手,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领域的水平不高,视野也不够广阔。

  业内人士表示,多年来,高通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对我国上百家无线通讯制造企业生产的手机要按整机售价的5%收取不合理的许可费,被业内称为“高通税”。由于我国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普遍弱小,高通对同行和下游企业有着绝对话语权,此前企业往往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吃了不少哑巴亏。

  顾文军说,业界戏言称高通是中国手机产业的“税务局”,而此次处罚和对其收费模式的改变,将降低手机厂商成本,进而降低消费者购买手机价格。但与此同时,中国手机成本下降背后仍然有高通的影子,技术的缺失可能给中国手机厂商带来进军海外市场的障碍。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主任宁家骏表示,中国企业还是要想办法,不断研发逐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中国通信企业未来需要摆脱对于高通技术的依赖,才能从根本上打破高通的垄断。

  新华社记者杨毅沉 郭宇靖 赵超 高亢 

  (据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