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之际,在那些“恐归族”眼里,因为经济压力、父母催婚、同学会攀比等等,春节成了名副其实的“年关”。不少人患上了一种“过年综合征”:对“亲戚”这类人群极度过敏,听到“红包”“结婚”“聚会”“男/女朋友”等词汇就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脑门冒汗、四肢无力。这种春节高发病症让众多网友表示“压力山大”,纷纷在微信、微博上诉苦,感叹过年就像“过劫”。对照以下典型症状,看看你患了“过年综合征”没? 每逢春节“被逼婚” 一大波“中国式逼婚”正在接近,逼婚与反逼婚的拉锯战即将上演。网友“漂泊的小木头”近日在朋友圈发了张自己的全身照,称想征个女友回家过年:“每次春节回家,亲戚们旁敲侧击的审问都搞得我如坐针毡,问题不外乎是‘有女朋友吗’‘啥时候结婚’……其实我刚和女友分手,可为了不被亲友们的口水‘淹死’,我只能先用这个招应应急。” 今年29岁的小李姑娘,平日里忙于工作,结识男生的机会并不多。正值适婚年龄的她,恋爱状况自然成了家里人关注的焦点。对于即将到来的年夜饭,她直言已经做好了被“轮番轰炸”的思想准备:“到时一大帮亲戚聚在一起,谈到我,各种拐弯抹角的催婚肯定免不了。可我目前并没过多考虑结婚的事,想先在事业上多锻炼打拼。” 网友“Jessica”刚满23岁,可冷不防也成为“被逼婚族”中的一员:“大学毕业没多久,七大姑八大姨就常问我打算何时结婚,爸妈也已经在张罗着给我安排相亲,恨不得让我马上带一个男朋友回家。”虽然无奈,但她也能理解家人的一番苦心,“父母也是怕我一不小心成‘剩女’,不过,能否找到合适的另一半还是要看缘分。” 同学会催生“恐聚族” 过年期间,又到了同学老友聚会的高峰。不少原打算与老同学单纯叙叙旧的网友,却发现同学会与自己预期的大相径庭。“前几天满怀期待地去参加了一场初中同学会,本想着大家能一起回忆青春往事,可全场充斥着‘年终奖发了6万元’、‘抢在年底前又买了辆车’、‘刚去美国玩了趟’等‘晒优越’话题,简直成了炫富专场,”从事房地产销售的网友“苍茫大海”感觉被当头浇了盆冷水,“女生秀名牌首饰和包,攀比男朋友的财富,男生则炫房炫车。我被秒杀得体无完肤,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公务员网友“晶莹水珠”也对这阵“攀比风”感到失望:“现在同学会都变味了,就像一场没有兵器的‘华山论剑’。大家都在互相发名片或追问收入,比事业、比婚姻、比孩子。没什么人会真正关心你的健康和幸福。这样的聚会,不去也罢。” 而面对刚收到的同学会邀请,在服装企业做文员的小刘也打起了退堂鼓:“同学聚会不再像以前一样无话不说,总有人不停地出去接打电话,或者埋头玩手机。聚会还没结束,好多同学就提前走了,挺煞风景的。” 网友“暖暖”自称是个80后“剩女”,她坦言参加同学会让自己的“恨嫁之心”猛增,压力不小:“同学中当爹当妈的越来越多,聚在一起谈的都是‘育儿经’。我插不上话,能一起聊聊的人越来越少了。有几个要好的女同学还来不了,不是说挺着大肚子不方便,就是要给孩子喂奶走不开。” “红包”掏空钱包 羊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春节里送亲友的礼物、给晚辈的压岁钱此时也开始进入大家的考量范围,网友直呼春节回家真是考验钱包的时刻。特别是那些刚刚迈进职场的新人,都说和钱包“向来情深,奈何缘浅”。 网友“鱼化石”就是其中一位,今年是她工作的第一年。前两天她已经在年货展销会上买了些海鲜干货,到时作为宁波特产送给老家的亲朋好友。“买年货花了将近2000元,送红包还要再花掉一笔钱!”“鱼化石”说,没工作前过年还能收压岁钱的,今年要给晚辈压岁钱了。“数目虽然没有规定,但是总不能‘拿不出手’。”各种开支粗粗一算,貌似一大半年终奖没有了,想到这,“鱼化石”顿时感觉一阵心塞。不过她也这样“宽慰”自己的钱包:“刚参加工作,自己开始赚钱,买点礼物送个红包略表一番心意也是应该的。” “一个春节的红包开支,等于小半年的工资。”网友“扣肉夹饭”说,平时的工资一般只够租房吃饭等生活费用,这次为了给父母包一个大红包,还特意去做了一份兼职。“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在准备给父母红包。虽然我父母没要求什么,但是别人父母都有的话,也不能让自己的爸妈失落。” “怕问工资、怕提年龄、怕送礼……”就在大家调侃热门微博“不能承受的春节红包之重”时,很多网友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网友“菲比寻常”说:压岁钱其实只是传递年味的一种形式,发红包只图吉利和高兴,给多给少亲戚朋友们不会较真。把钱看得轻一点,把情看得重一点,纠结就会少一点。网友“太阳雨”则说:父母其实根本不差子女那点红包,关键还在平时多关心。常回家看看,多打几次电话,逢年过节祝福一下,这些都比红包更给力。 “别人家孩子”又出没 春节临近,很多网友开始给自己打预防针:“别人家的孩子”又该出现了!“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口中总是完美无缺:“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名校,找着好工作,挣了大钱买房买车,找到好对象结婚生子……”用网友的话说:“从小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网友“画影”的父母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实则是她的邻居。她们同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不同的是“画影”是行政人员,每月拿的是固定工资,而“别人家的孩子”是业务员,绩效好的时候工资过万,而且年终奖差别也非常大。春节在家父母总要有意无意地提到邻居的收入,这让她感到心烦:“春节最可怕的不是三姑六婆的轮番提问,而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家人今年又提起别人家的孩子都考公务员了,别人家孩子生的娃都会打酱油了,让我也回老家换一份稳定的工作!”网友“天长地久”的亲戚不太理解他为什么宁愿在宁波打工,也不愿意回老家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然后再成家立业。“目前事业还在起步阶段,收入不高生活也略显奔波,亲戚们总要说出一堆别人家孩子的成功例子,劝我尽快稳定下来。” 不过他觉得还是要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被唠叨总是难免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放正心态,正确面对。” 身为人母的网友“乐妈”也表示很无奈,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有所出息,生活幸福。“拿‘别人家的孩子’作为例子,其实也只是想激励自己的孩子而已。” (记者 董娜 王珏 漫画 丁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