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前夕,一则“男子装瘸乞讨在京买两套房”的新闻,让社会救助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这不是假乞丐买房的新闻第一次见诸报端,在社会救助亟待社会力量助力的今天,骗局扼杀了善心善行,很多真正处于困难的人,反而得不到帮扶。 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这道安全网究竟该兜谁不能兜谁?怎么把该兜的“底”兜好? “对遭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生存都有困难的人,兜底的‘网’不能漏。但对有劳动能力的,不应‘兜’底。”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李钺锋认为,社会救助应该“救急兜底”。 在需要社会救助的人群中,孤儿是最牵动人心的。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54.9万孤儿无法享受家庭的温暖。不少孤儿游离在福利机构之外。近年来,我国家庭收养儿童数不仅没有增长,反呈不断下降态势。2013年,全国办理家庭收养登记数比前一年下降10.4%,比2006年下降50.2%。 这样一组数字引起了民进中央的高度关注。记者3日采访了解到,经过认真调研,民进中央发现,这种不增反降情况背后是收养门槛过高,对外优先的政策严重损害了中国收养家庭的利益和积极性,对收养成立后收养人履行职责情况缺少跟踪监督。 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末全国共有1880.2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209.0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529.5万人。 李钺锋委员建议,低保标准应该适度提高,考虑当地物价、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至少要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郑惠强则呼吁对处于低保边缘的家庭引起重视。 “低保边缘家庭不同于低保家庭,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重大疾病、残疾或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应推行低保边缘家庭专项救助制度。科学分析救助对象的致贫原因和程度、需要救助时间长短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社会救助策略。”郑惠强说。 (据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