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东海军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3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橄榄绿的驻守情怀

通讯员 赵治山 杨 勇 记者 王 佳

  “劳动者之家”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招聘活动

  在东海之滨的象山,有一个小镇,不靠海吃饭而是发展工业,在这个小镇上,有一群穿军装的人,不拿枪拿炮而是时刻维护着法律的尊严,一心为民,服务小镇发展,这就是宁波边防支队爵溪边防派出所。

  素有“针织之乡”之称的象山县爵溪街道,辖区面积31.8平方公里,各类针织企业500余家,外来人口约为常住人口的3倍。近年来,辖区中小企业受资金链、订单等因素制约,劳资纠纷时有发生;外来务工者乡土观念浓厚,遇事好抱团,小纠纷容易酿成大事件。

  如何结合辖区特色,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做好群众工作,是这群穿军装的警察们每天在想也是每天在做的事情。

  在爵溪边防派出所的办事大厅里,有一面42寸的触摸屏,除了派出所的简介、办案(事)流程外,最显眼的就是一个叫做“点将台”的版块,上面有每个民警的照片、基本信息、办案特长和联系方式。

  李根青所长说,群众来办事,想要哪个民警跟进,就可以“点”哪个民警,跟医院挂专家号一样。

  2010年初,爵溪边防派出所为提升执法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开创了“群众点将”执法模式。去年,更是将“群众点将”搬上触摸屏,为群众提供“可视、可比、可点”的办案服务,实现了从接警到处警到评价、从触摸“点将”到生成警情受理单的一体化流程。

  “一个好的民警,每个月能被‘点’到20余次,这些数据显示在‘点将统计’里,群众可以查询;这对于没有被‘点’到的民警,是个蛮大的压力。”

  “群众点将”让执法更阳光、更透明,同时也促成在民警之间形成比、赶、超的氛围,大幅提升了办事效率。

  小赵在爵溪一家针织厂打工,刚干满一个月就跳槽了。等发工资时,老板认为小赵违约在先,原本规定每月3000元的工资,给了1000元。结果双方发生了冲突。“建议你们调解,你们可以在这里选你们信任的民警。”望着公示牌上的民警,双方选了褚警官。原来,这位老板家曾丢过东西,是褚警官帮他找了回来,而小赵刚好对经常去厂里走访的褚警官熟悉。褚警官只花了15分钟,双方就达成调解协议。

  在爵溪,有一个被当地外来务工人员亲切称为“劳动者之家”的社会劳动服务保障中心,爵溪边防派出所正是该中心的成员单位之一。

  去年一年,爵溪边防派出所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调解了七起劳资纠纷,依法打击了4名恶意欠薪的企业老板,涉及金额400多万元。不仅如此,派出所还利用“劳动者之家”的便利搭建起了人力供需平台。

  来自江西万年的吴国英,因患有慢性角膜炎,只能做检验方面的加班工。边防派出所民警得知此事后,通过“劳动者之家”的供求平台和十几家企业取得联系,企业一需要加班工,就通知吴国英去上班。

  帮一个外来务工人员找到工作不算什么,2014年这个派出所通过“劳动者之家”推荐了3500多名“家人”就业。当下,他们正积极牵线搭桥,为春节后的返工潮做好准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