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桂云 “正月葱,二月韭”这句俗语意思是指农历正月的葱,二月的韭菜最鲜美好吃,营养价值最高,对人体的健康也最有益。所以,吃香葱、韭菜最佳的时节,便是在春天。 “人无贵贱,葱不分大小”。葱,南方不像北方大面积种植大葱,多产小葱,是一种常用调料,又叫香葱,一般都是在烧菜烧汤起锅之前,洒上一点葱花,可以让菜肴味色俱全。 韭菜跟葱不同的是,它不完全是一种调料,可以单独烧制成菜,属于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韭菜,适应性强,抗寒耐热,四季常青,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因此古人称它为“长生菜”。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栽培。韭菜香味浓郁,鲜嫩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韭菜不仅可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成语有“早韭晚菘”。古时,人们把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称“菘”。菘是蔬菜名,泛指多种应时的蔬菜。俗语“初春早韭,秋末晚菘”,指的是初春的韭菜和秋末的菘菜,也就是说春天的早韭是最好的,秋末的白菜是最好的。 韭菜在我的家乡,可常年生产。只是在冬季,由于土壤进入休眠,不利于韭菜的生长。人们习惯于把韭菜叶割得只剩下根后,用草木灰盖上,一是用于防寒保暖,二是草木灰里有韭菜所需的钾肥。春天来了,潮气上升,表土解冻或一场春雨过后,韭菜会萌发生长。 我出身农村,虽然走出了家乡,人在异乡,但关于乡村的种种经历至今没有淡忘。最想念的还是家乡的大多数人家自留地上,栽种的那一片片芦席大的韭菜地。 记得我家菜园地里就有一块韭菜地。春姑娘来了,大地上有了一点绿色,田野到处生机盎然。韭菜也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芽儿,有些微黄的颜色。一天天,韭菜越长越高,叶面越长越宽,绿绿的,乘着暖暖的春风,沐浴着柔柔的春光。韭菜长到有筷子高时,母亲就去割第一茬韭菜,也叫“头刀韭”。 韭菜是越割越发,割了之后,可促进韭菜的分蘖,长出更多的根来。种韭菜也可以像种白菜、萝卜一样,用白菜籽、萝卜籽去撒播的,韭菜也开花结籽,也可以去撒播。在我的家乡,那时,各家自留地面积有限,种植韭菜也往往是作为自家食用,收获韭菜籽留种的少。等韭菜长起来就割了,生长的韭菜无法开花结籽。老家种韭菜的方法采用的是撇根种植,韭菜具有分蘖能力强的特点,即使是“一根栽”,也能分蘖出一大蔸来。相比之下,老家栽葱多是作为调料,由于用量少,种植的也少。逢家里请客时,从街上买回比较多的葱,把根须留下来去栽培,然后再去撇根移栽。 民间有“早春韭菜一束金”的说法,早春,乃是万物生发萌动的时节。在蔬菜家族当中,最先崭露头角的要算韭菜了。而韭菜的味道也以春天时最鲜美、清香,有着“春天第一菜”的美誉。自古以来赞扬春韭者不计其数。著名诗人杜甫就曾留下诗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一幅闲适的画面让不少人羡慕不已。 春天的韭菜叶似翡翠,脆嫩清香。物质匮乏、缺油少肉的年代,人们常把韭菜炒鸡蛋、韭菜炒豆芽视为春季时令佳肴。 韭菜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蔬菜,却是我儿时记忆中的美味。开春了,家里养的鸡开窝了,母亲会做出韭菜炒鸡蛋给我们吃。“天黄有雪,尿黄有病”,说是小孩吃了韭菜能排毒,不生病。彼时,母亲拿着菜刀,来到菜园,蹲下身子,一手抓着韭菜,一手用菜刀平地切过,一把整整齐齐的韭菜就割好了,将韭菜洗干净后,切成一段段待用,然后把鸡蛋打入碗内,加食盐搅打均匀,锅里放油,倒入韭菜煸炒,待韭菜炒热,再倒入鸡蛋翻炒,待鸡蛋液凝固至熟,即可盛起来了。那时,虽说没有料酒、味精等调料,但浓郁的韭菜香味就弥漫满屋,炒好的韭菜碧绿油亮,十分诱人,让我垂涎三尺。 如果说母亲的韭菜炒鸡蛋让人回味无穷,那么香喷喷的韭菜洋芋汤就更诱人了。三月麦黄,这个季节庄户人家菜园里洋芋莴笋、黄瓜瓠子也都长了出来,家里吊在房梁上的那一块舍不得吃的腊肉,也开始长出绿霉,发出一股哈喇味了。割下一小块腊肉,烧洋芋汤、莴笋汤,放一小把韭菜,一锅汤便墨绿得很,且清香无比,吃起来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几十年前吃过的韭菜油粑子,想起来都想张嘴再吃。虽说不是发面,是死面做成,皮是湿湿的、油油的,又香又好吃,口感也软。 春回大地,韭菜飘香。早春的韭菜最鲜嫩可口,农历二月,正是吃新鲜韭菜的最佳时机,最鲜嫩的,莫过一年中头一茬割下来的韭菜,早春时节多吃韭菜好处多。 韭菜甜嘴,更能养身。特别春天的时候,大地回春,热气上升,人体肝气容易旺,从而犯脾搅胃,常常有腹胀反胃的不适感,肝肾阴虚。韭菜含有挥发性和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疏调肝气。春天,胀了,腻了,吃上一两次韭菜,精神就会振了,胃口就开了。 韭菜之食在我国由来已久,并且趣事连连。传说《诗经·豳风》中曰:四之日献羔祭韭。《山家清供》载:六朝的周颙,清贫寡欲,终年常蔬食。文惠太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他答曰:春初韭菜,秋末晚菘。可见韭菜乃俗雅共赏之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