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高炎飞 记者朱和风)民警火眼金睛,识破新型网络诈骗伎俩,最终帮慈溪匡堰的杜女士追回25900元钱。为此,民警提醒网民,如今网络诈骗千变万化,市民不要轻易汇款、转账。 3月12日下午3时多,家住慈溪匡堰的杜女士在某购物网站购买了200多元的化妆品。但晚上7时许,她接到一个电话,一个自称为网站购物服务员的男子称,因网络问题不能发货,准备将购物款200多元返还至杜女士的银行卡上,让杜女士提供一张银行卡。 杜女士信以为真,便提供了她的建设银行卡卡号,并在“工作人员”要求下告知了自己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在通话过程中,杜女士接连收到5条有验证码的短信,均告诉了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 结束通话后,几条建设银行的消费通知短信让杜女士起了疑心,提示短信显示其建设银行卡内的25900元钱已经全部被消费。正当杜女士还在琢磨这个事的时候,“工作人员”又来了电话,称因系统原因,杜女士建设银行卡内的25900元被扣除,现在让杜女士马上去银行ATM机按他的要求去操作,其被扣除的25900元能重新返还银行卡内。 杜女士和家人觉得此事有蹊跷,便向慈溪匡堰派出所报警。当时,值班民警裘警官根据经验判断杜女士可能遭遇了网络诈骗。但根据以往经验骗子实施诈骗得逞后,是不会再与受害人联系的。为何这个诈骗嫌疑人在用掉杜女士卡内的钱后,还要杜女士去ATM机对其银行卡进行操作? 民警仔细查看了杜女士手机收到的短信,发现其中有某基金公司发送的购买基金的确认验证码。根据这一情况,民警向某基金公司客服人员进行联系,获悉当晚7时许,有人在网上以杜女士身份证号开设了账户,该账户在开户后的10分钟内购买了25900元的基金。但是,根据买卖基金的操作方式,该基金可随时赎回,并返还到原购买的银行账户。于是,民警指导杜女士用手机重置密码,马上进行基金赎回,25900元终于回到了杜女士的银行卡里。 后来,民警看出了端倪。犯罪嫌疑人根据杜女士经常网上购物的习惯,并用购物网站购物退款为由,套取受害人身份信息,并一再要求受害人提供验证码。在此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用杜女士的身份信息和卡号通过信用卡关联的方式,在网上购买了基金公司的基金,而受害人在对方多次催促下,大意中将基金公司刚发过来的购买基金的验证码告诉了犯罪嫌疑人,从而促成了买卖基金成功,让受害人卡上的钱全部被转走。 但犯罪嫌疑人为何要用杜女士的账户去买基金呢?其实,这是一个新型的陷阱,等受害人接到第二个电话,犯罪嫌疑人就在网上操作,以受害人名义将购买的基金赎回,最后把钱转到自己的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