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 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3月2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带费”让亲情庸俗化

□石城客

  近日,网络热帖《父母有义务带孙子吗》,引发网民热议。一项在线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年轻网民(65%)认为父母没义务带孙子,但是近七成年轻人(68%)仍将孩子托付给父母。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小燕认为,不给父母“帮带费”,是一种变相“啃老”(3月17日《重庆晨报》)。

  帮带费,让人听起来不是那么舒服。父母给子女带孩子,古已有之,天经地义,并已成为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场景。不过,这种传统家庭伦理,似乎正在遭遇挑战,或者说正在被重新阐释,所谓的不给父母“帮带费”就是啃老,便是例证之一。

  从法律角度看,父母确无给子女带孩子的义务。正如有律师称,只有在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无抚养能力的情况下,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才有抚养义务。既然并无义务,那么帮带孩子,就有收取一定报酬的权利,比如“帮带费”。

  问题是,法理与伦理一定泾渭分明吗?父母与子女一定要明算账吗?对不少父母来说,即便子女不给“帮带费”,也会喜不自禁地帮子女带孩子,无他,出于亲情。不少情况下,不仅不要“帮带费”,甚至会主动补贴孩子,比如自掏腰包给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买这买那……遍观现实,有多少父母会接受子女给的“帮带费”,或主动索取“帮带费”?有多少当父母的因子女不给“帮带费”而将孩子告上法庭?

  “纵然负累也轻盈”。父母给子女带孩子,辛苦,却觉得甜蜜;烦累,却有难以取代的幸福感。祖孙三代,其乐融融,这不是最让人动心的天伦之乐吗?如果非要丁是丁卯是卯,你不给“帮带费”,我就不带孩子;你给少了,我也不带。这不是一种令人悲哀的交易吗?如果亲情让金钱来衡量,如果亲情账要一笔笔算清,变现为金钱,那么父母与子女关系就会沦为一种交易。事实上,法律于伦理不一定非要分辨得那么清,父母与子女不一定事事厘清边界。将亲情庸俗化,必然伤害亲情;金钱能够“通吃”,必然惟利是图。

  当然,专家提出“不给‘帮带费’是变相啃老”,这种观点有其现实背景。当前,一些年轻人确实啃老,不愿拼搏,向父母无限索取;不体谅父母艰难,年富力强仍事事依赖父母;把父母当成永远的取款机,还觉得天经地义,别人干涉不得。此外,一些人不懂得尊老、敬老,不懂得父母也需要情感慰藉。如此种种,都说明做子女的不太懂事,需要改变。

  “不给‘帮带费’是变相啃老”,这种观点令人惆怅,也让人深思。我们的社会需要亲情维系,也需要法律调适,两者完全可以打通。为了避免“啃老”,做子女的做事应更周全一些,比如通过孝顺来“补偿”父母的付出。意即:虽说亲情无价,但父母带孙子也是一种付出,子女应在情感上、物质上进行感恩。即使不给“帮带费”,也该在合适时机主动提及和说明,而不是心安理得,坐享其成。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有人说,亲情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洁;亲情似火,使平淡通过煅烧更显精彩。让我们享受亲情,珍惜亲情;让我们为亲情付出努力,催化亲情升华。当亲情浸透了我们的生活,“帮带费”还有存在的空间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