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 安 绘 |
江北城郊上邵村村民应大姐不会使用电脑,昨天却从网上给家里添置了一台电饭煲。而为应大姐提供“方便又快捷”服务的,就是设在村口的信息化村邮站。“现在儿子手指点点,一件件东西搬回家,他说这叫‘网购’。今天我也跟着赶了一次时髦!” “农民淘宝”不是难题 农民不用进城,在自家门口就能“淘宝”。这样的村淘服务将在全市1200个信息化村邮站全部实现。作为首批亮相的网购村邮站,记者昨日在上邵村看到,原先的村邮站从老街搬到了小区入口处,面积也扩大了3倍。走进去一看,这里分为3个区域,分别是服务区、寄存区和ATM区,可购买的商品在大屏幕上显示。村民可以自己在手机上下单,也可以在服务员的帮助下购买。商品送到后,可以寄存在隔壁的柜子里,凭短信自助收货。“如果商品质量出现问题,也可以通过村邮网购点进行退货或者更换。”服务员告诉记者,这一点,对刚刚触网的村民来说很有吸引力。 目前,多数第三方物流机构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县一级或者乡镇一级,常把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排除在物流体系服务范围以外,造成了农村电子物流配送难的问题。而这正好是“百年老店”邮政部门的优势所在。覆盖全市建制村的村邮站,从最初提供投递送信服务,到后来代缴水电费、电话卡公交卡充值,现在又升级到3.0信息化版本。“电子商务进村是大趋势,我们有了这个平台,可方便村民足不出户网上购物,享受与市民一样便捷的电商服务。”短短3个月时间,像这样的村级电商服务点已完成网购业务4000余笔,成交金额超过50万元。 买东西的同时还帮忙吆喝农产品 较低的文化层次和收入影响了农户“触网”意识和应用网络的能力。在上邵村邮站的网购业务流程中,记者好奇地看到了“卖商品”这一项。也就是说,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也可以通过村邮站上网销售。市邮政局市场部负责人举例说,去年,萧王庙农村合作社的桃子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出售,第一年试水就出人意料地达到了80万元的销售额。今年,除了桃子外,象山的小海鲜、咸鸭蛋等准备包装后上网销售。 挖掘农村电商蓝海 “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这种互通对接的方式形成了良性循环。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浙江就率先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提出用3年至5年时间,在全省农村建设2万个电子商务服务点,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代收、代销等服务。 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尽管农村电商起步慢,但是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网购模式接受率达84.41%,人均年网购消费金额在500元至2000元。30岁以下各年龄段的农村网民网购比例均高于城镇网民,其中,20岁至29岁是农村网民的最大群体,占比为3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2%,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 去年下半年开始,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不约而同地吹响农村电商的号角。据了解,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代收、代销等服务。我省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验收通过的县级区域服务中心每个补助10万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每个补助2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