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2011年9月14日,李光耀在新加坡出席活动时讲话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路透) |
|
这是2000年9月16日,李光耀和夫人柯玉芝在新加坡庆祝自己77岁生日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路透) |
|
这张1963年9月21日拍摄的资料照片显示,李光耀带领的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的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后,支持者将他抛起。 (新华社/美联) |
|
深深的悼念 3月23日,一名男子来到新加坡中央医院7号楼外的广场悼念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新华社发) |
“我们称不上是有修养和文明的社会,但是我们问心无愧地朝着这个理想迈进。新加坡正逐渐成为一个更优雅的社会。如果说它是个‘保姆国家’,我会以身为保姆为荣。”———李光耀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记者夏文辉)“作为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先生(李光耀)将他的一生奉献给新加坡,直至他生命的最后。”新加坡总统陈庆炎3月23日说。当天凌晨3时18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病逝,享年91岁。 新加坡总理公署当天发布公告说:总理李显龙以沉重的心情向全国人民告知,李光耀去世。 他将被后世纪念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李光耀去世表示“深深的哀痛”,他称李光耀为“亚洲的一个传奇人物”,认为他将以最激励人心的亚洲领导人之一被世人所怀念。 李光耀出生于1923年9月,1959年至1990年担任新加坡总理,此后留任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至2011年5月。 美国总统奥巴马称李光耀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奥巴马说,作为新加坡的创建者、亚洲事务最重要战略家之一,李光耀将被后世纪念。 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等国际政要也对李光耀去世表示哀悼。 社交媒体的祈福与哀思 过去一些日子,大量新加坡民众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外摆放卡片和花朵,为李光耀祈福。 得知李光耀去世,很多人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表达哀思。 ———“谢谢你给了我们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个国家让我自豪,在这个国家,夜晚出门,我从来不感到害怕。”(一位名叫奥斯曼的脸谱网友) ———“他是我的人生教师,是我的鼓舞者……深深怀念。”(一位名叫高的脸谱网友) 后事安排 李光耀逝世后,政府宣布新加坡进入七天的国家哀悼,全国及海外各新加坡主要机构的建筑降半旗致哀。 国葬的时间安排在本周日,即3月29日。 李光耀给新加坡留下了什么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23日病逝。作为新加坡开国之父,他为新加坡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新加坡建国50周年。在这50年里,李光耀长期执政新加坡。在他执政期间,新加坡创造了在一代人时间里变身发达国家的奇迹,从196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400多美元,到1991年超过1.4万美元,再到2013年的5.5万美元,不断跨越发展,全球竞争力名列前茅。 这些只是可量化的指标。在一代人时间里,新加坡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脆弱走向稳定,从腐败走向廉洁,从人情关系社会走向全面法治社会,从缺乏归属感的移民聚散地变成族群和谐共处、身份认同感强烈的国家,从“地图上的一个点”发展成有重要地区乃至国际影响力的国家。 新加坡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这一奇迹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在于,新加坡所走的道路不是一条西化之路,而是一条坚持自力更生、博采东西方之长的新加坡现代化之路。 诚然,这一奇迹绝非一人之功,本身亦非十全十美。但作为新加坡奇迹的“总设计师”,李光耀功不可没。正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所说,是他带领新加坡走上了“进步的捷径”。而且,这条“进步的捷径”稳定且可持续。 李光耀是一名政治家、战略家,更是行动派、实干派。他拥有前瞻性和开放性的国际视野,对国家在现代世界如何生存始终保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对西方经验并不照单全收,而是精挑细选;面对西方媒体歪曲事实的抹黑,也从不怯于拿起法律武器来回应。 不仅如此,李光耀从不把目光停留在眼前。半个世纪以来,新加坡政府始终紧盯亚洲和世界的最新发展趋势,感触潜在危机,审时度势及时应变。李光耀相信全球化,相信自力更生,相信变革图存,相信每个国家都需要也能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这些,都是他留给新加坡的宝贵精神财富。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历史定格中的李光耀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记者凌朔)李光耀一生,有过光辉,更有苦难,曾向人屈膝,也有过别苦。正是这些人生桥段,一次次引导和改变着他的轨迹。 ■诗与吻别 2010年10月6日,是李光耀的妻子柯玉芝的葬礼。那一天,在爱妻最爱的巴哈乐曲中,87岁的李光耀拿着一支深红色的玫瑰,用手心贴着自己的嘴唇,继而轻抚爱妻的面颊与额头。爱与悲伤,在指间澎湃,在两人咫尺间传递。 柯玉芝与李光耀结婚60多年,两人曾是剑桥大学同窗。在李光耀政治生涯中,柯玉芝不仅照顾他的起食饮居,还为他改写演讲稿,整理文件,更是他政治苦恼的倾诉对象。2003年,柯玉芝中风,李光耀从此转变角色,把陪护妻子作为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2008年,柯玉芝再次中风,从此卧床不起。此后两年,李光耀每天陪着妻子,讲着过去几十年每天会讲的国事和家事,虽然柯玉芝此时已不会讲话,但李光耀说:“我跟她讲话时她是知道的。我每晚都这么做。她会为了我保持清醒。我告诉她我今天做了些什么,我会念她最喜欢的诗。” ■白与衬衫 1959年,李光耀当选总理,他规定所有内阁成员,必须穿白色衬衫和白色长裤出席内阁会议。白色,寓意廉洁,象征朴素和正直。事实上,自他早年参加运动开始,每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他都是以白衬衫示人。对贪腐的不容忍,正是他把新加坡打造成“腐败绝缘体”的根本。 “如果要钱,不要参政。你一旦被钱收买,就卖出去你的命运。你的政治命运就完了。你就前功尽弃,”李光耀说。 李光耀的家族很有钱,但从他居住的寓所和日常起居看不出奢华的迹象。另外,在李光耀六十多年政治生涯中,没有丑闻。新加坡前议员李炯才回忆,有一次李光耀前往东南亚一个国家参加会议,会议方给他安排了几个照顾他的女性,李光耀回复对方:“这不是我要的。” ■泪与生存 1959年新加坡摆脱殖民统治,李光耀出任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此后,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联邦。1963年,两国合并,但蜜月期不到两年,双方就产生巨大分歧。1965年8月,正当新加坡面临与马来西亚联邦决裂的边缘时,李光耀在一次有关与马来西亚分道扬镳的电视采访中,穿着白色衬衣,不断用手帕擦拭眼泪。 “成年以来,我始终相信新加坡能并入马来西亚联邦,结合这两片领土,让两边的人民在地理上、经济上、血缘上相连接,”李光耀在采访中泣不成声,几度哽咽中断讲话,最后用一句“可以暂停拍摄吗?”结束了这段历史性的镜头。 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42岁的李光耀开始独立承担起治国重任。在独立当天的讲话中,同样穿一件白衬衫,李光耀说:“我来这里,不是为了随着别人的音乐起舞,我要对好几百万人的生活负责。新加坡……一定会活下来。” 直至晚年,李光耀还把脱离马来西亚作为自己一生的遗憾。 李光耀的话里话外 李光耀善言辞,好辩论。他执政数十年间,许多话语被新加坡人记录在心。今天看来,也许并非句句有理,但在当时的时境中,这些话,或能回天,或能服人,或能平事,或折转时局。 吸纳 李光耀笃信基于儒家思想的“亚洲价值观”,倡导国家至上、家庭为根、社会为本、既尊重个人又强调协商共识的治国之道。他自称是个“老派社会主义者”,不好时髦,始终如一。 拥抱传统、构建国家认同不意味着固步自封。李光耀对于西方先进经验从来持开放心态,不吝“拿来”。他说:“新加坡并不想模仿西方,但希望追赶西方的物质和科学成就,吸取和学习西方组织社会的方法。” 挑战 在他看来,一个民族的命运取决于其意志力和自信心。“自认无法克服挑战的民族注定失败。”正是这份强大的民族信念让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成为如今拥有世界地位的经济强国。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有言:“李光耀把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带到了第一世界。” 小国 既非大国,便难恃强而纵横捭阖。李光耀“小国外交”的精髓在于以国家安全和利益为核心,灵活务实而富有主见,左右逢源而不依附大国。 他说:“我们要同所有邻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是要建立实际有效的睦邻关系,先得把话说清楚:‘我们家里要买什么家具和要怎么摆设,一概由我们自己做主。’” 他冷静指出,外部大国可能决定东南亚小国的命运,只有接受这一前提,才能更好地推行均势战略,让新加坡在大国竞争与制衡中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知命 对于生死,他似已看淡。对于生命,他满怀热爱。“最后一片叶子,将在什么时候飘落?我感到活力和精力在慢慢衰退……但这就是生活。” 耄耋之年,记者问他,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他说,等棺材盖盖下,再下判断。“在双眼闭上之前,我说不定还会做些荒唐事。”(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新闻背景 李光耀一生重要时刻 1923年9月16日 出生于新加坡。当时,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 1942年至1945年 就读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因日军占领新加坡,李光耀被迫中断学业。 1946年 前往英国,先后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学院和中殿律师学院深造,并为自己取英文名“哈里”。 1950年 返回新加坡。 1954年 参与创建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并任秘书长。 1955年 当选新加坡立法议会议员,并与妻子共同创办律师事务所。 1959年 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以压倒多数获胜后,李光耀出任新加坡自治政府首任总理。 1963年9月 新加坡同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继续任新加坡总理。 1965年8月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共和国。 1968年、1976年、1980年 在李光耀领导下,执政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全部席位。 1990年 辞去总理职务,此后留任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至2011年5月。 2004年 其子李显龙出任新加坡总理。 2015年2月5日 因感染严重肺炎在新加坡中央医院住院治疗。 2015年3月23日 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病逝,享年91岁。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