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看用工系列报道⑤ 本报讯(记者周琼 通讯员任社 檀怡)每天吃完晚餐,住在江东福明路上的老谢就会打开手机,关注“e代驾”上发来的提示,随时准备“抢单”。白天在附近一家工厂上班的老谢有着近20年驾龄,现在已经是“e代驾”上的五星司机。老谢说,晚上当兼职代驾司机所赚的钱,现在已成为自己收入构成中的重要部分。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在部分企业用工短缺和诸多互联网平台的推动下,有越来越多的人群正把隐性就业和兼职,当做收入的补充。 住在海曙区马园路上的刘女士,原来是一家外贸公司的文员。“爱上网、爱美食”是85后的刘女士给自己贴的标签。2011年生下孩子后,刘女士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在家当起了全职妈妈。原本忙于工作的她,辞职后有了时间,为家人为孩子“洗手做羹汤”。刘女士手工制作的甜品,不但受到家人喜爱,连很多“吃货”朋友也不时上门蹭吃。去年,刘女士尝试着在微信上开了一家小小的甜品店接受定制,没想到,小店一开,客似云来。一个小小的微店,打开了全职妈妈刘女士全新的职业通道。 白天是书记员,晚上成为网络写手;办公室文员下班后变身时装设计师;下班后当起了“跑腿公司”小哥……在新的经济常态和互联网整合平台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兼职机会出现在人们眼前。 宁波市人才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从全国还是我市情况来看,人力资源总量的递减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劳动力由过去近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去年我市的人力资源总数就比上年减少20万人。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高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寻求一些外包做法,以降低人力成本开支。而近年来接踵而来的许多O2O互联网平台,打通了企业需求和个人求职、兼职之间的渠道,催生了大量非雇用式的用工形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