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3月29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俗不等于艺术水平的降低”

———专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啸天

  昨天,作家周啸天接受记者专访。(记者 周建平 摄)

  本报记者 陈青 通讯员 章笑笑 张紫艺

    “写诗的人首先要修炼自己,具有悲悯情怀和人文关怀”,“最好的表达是深入浅出,我认为在文言和口语中自由来往,诗歌表达更有效果”……昨日上午,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得主、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做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和宁波诗歌爱好者谈诗词的阅读、鉴赏、写作,分享他与诗词的缘分。讲座前,周啸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来甬作三场讲座

  去年8月11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四川诗人周啸天以《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获得鲁奖诗歌奖,成为第一个以传统诗词获奖的作者。

  谈到获奖对生活、工作的影响,周啸天说:“交流的平台显然大了一些,交流的活动多了。”周啸天研究了30多年的唐诗宋词,主要著作有《唐绝句史》、《绝句诗史》、《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诗经楚辞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重要撰稿人)、《元明清名诗鉴赏》、《历代分类诗词鉴赏》(12种)、《诗词赏析七讲》等。

  “宁波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宁波诗社历史悠久。邀请我来作讲座的宁波大学的李亮伟教授就是一位词人,他起步比较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创作。”周啸天说,此次来甬,他将在宁波市图书馆、宁波大学和广济中心小学作三场讲座。

  “现在有‘分众化’概念一说,诗歌虽然小众,但喜欢诗词的绝对人数是超过唐代、宋代的。”周啸天说,热爱传统诗词、学习写格律诗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有‘诗教’,我们从小被教读几首唐诗,乃至于大家知道“床前明月光”,传统诗词的传播没有断层。不仅读者存在,读者群中还产生作者。”

  “新闻诗不是贬义词”

  周啸天获鲁迅文学奖的消息曾在文学界引发热议,对他诗歌作品的评价呈现两极。著名作家王蒙称赞周啸天的诗“亦属绝唱,已属绝伦”,但也有读者把他的诗称为“新闻诗”、“口水诗”。

  对此周啸天很淡然,“这个分几种情况,一种是不知者不为过。网络是一个大家可以发表意见的地方,有的人本来就不读诗词,对诗词了解甚少,但是热衷于发言的人总是很多的,我一点也不要介意。他在说,我在笑。为什么?信息不对称啊!你了解的太少了,我了解的太多了。用不着跟你多说,多说等于我在教你,对不对?”

  在他看来,“新闻诗不是贬义,杜甫就写新闻诗,他的《三吏》《三别》具备新闻五要素。”周啸天说,《八级地震歌》、《海啸歌》等诗歌受新闻事件触发,“我不是在做新闻报道,而是新闻事件触动了我,短时间内看到人性的方方面面在那时候得到充分呈演。”

  “我为什么写新闻事件?”周啸天自认为不是很关注自己,更多的是关注周边的事情,“不在于你写什么,而是你是个什么人。鲁迅先生曾说过:‘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不管写什么,写诗的人首先要修炼自己,具有悲悯情怀、人文关怀。”

  “新媒体对诗歌传播影响广泛”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诗歌一直被看作是一种很冷门、很小众的文学形式,但是前段时间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的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受到广泛关注,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特邀嘉宾的诗朗诵音频在朋友圈反复刷屏,新媒体对诗歌再兴热潮起到了不小作用。

  “文学的基本属性是传播,从古代向现代传,从中国向各个地方传,也从其他地方向我们传。”周啸天说,“现代传播的方式很便捷,微信等新媒体受众非常广泛,第一时间传到各个角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包括诗歌的传播。”

  周啸天认为,写作的人是小众,但受众永远是大众。“不要把诗歌创作变成一个纯粹的小圈子里的游戏,我们要为大众写作,这才是文学创作的初衷。通俗并不等于艺术水平的降低,就像领导作报告,深入浅出的都是好的,一说大家懂,道理又很深刻。”

  “在文言和口语中自由来往”

  有利于传播,更符合文化的属性。这是周啸天一贯的想法。

  “我写作的时候倾向于把口语、白话、文言、书面的语言结合起来,该有文采的地方要有文采,比如《邓稼先歌》中‘神农尝草莫予毒,干将铸剑及身试’,就像神农尝草、干将第一个试剑,邓稼先因为大剂量的辐射62岁就献出了生命。也有很通俗的,开篇营造气氛,‘炎黄子孙奔八亿’,实际上是说时间,中国人口八亿的时候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不蒸馒头争口气’是那个时候的时代精神,也是老百姓创造的语言。”周啸天谈到创作《邓稼先歌》时说,“我写的时候对他充满了感恩、感激、崇敬的心情,该文雅的时候要高度提炼、概括,若老百姓的口语很好,把它拿来就行了。在口语、文言中自由地来往,表达更有效果。”

  唐朝大诗人李白对周啸天影响很深,“李白的诗大量采用口语化表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非常有冲击力,而他的‘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其实也是吐槽。诗歌读多了就知道,民间妙语和书本上的妙语都要用,不能说文言一定好于白话,反之亦然。两种语言全部要用,我就是不用不妙的语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