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畏之 据《法制晚报》报道,前不久,杭州一天内有三名年轻人跳楼,其中两人为中学生,一人留下疑似遗书的日记本,上面写着“妈妈,我压力大”、“我在八点跟你们告别”之类的话。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工作者,笔者闻此很是感慨:孩子“意气用事”,伤害自己甚至付出生命,令人惋惜。如果大人能够尽早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这种极端行为也许完全可以避免。 孩子毕竟是孩子,没有经受过人生挫折,不会像成年人那样会控制情绪,遇到疑惑和不快,言行往往会有反常表现。比如,本来很爱说话,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本来不善言辞,忽然话多且语无伦次……家长和老师只要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种变化。许多孩子在青春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变化,都会非常剧烈,有了矛盾冲突,家长或老师如果不是平等相待,而是简单粗暴地干预,很容易让他们冲动并做出极端行为。笔者曾写过两篇文章《教师应慎用“杀手锏”》和《一个巴掌一条人命》,说的就是老师和家长在学生犯错后,处理不当而酿成悲剧的惨痛教训。 孩子心态娇弱,理应倍加呵护,发现孩子情绪异常,家长和老师应高度重视,心平气和地跟他们沟通交流,不好说的话,还可通过书信、QQ、微信等信息化工具传递,让孩子及时把“苦水”倒出来,而不是钻入“牛角尖”甚至走上歧途。“世上没有后悔药”,对于别人家的教训,每个家长和教师应该引以为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