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东海军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0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立潮头砺剑锋

———东海舰队首届“强军先锋”群体风采录

通讯员 钱宏 林健 侯瑞 记者 王佳

代宗锋 摄

  某支援舰支队副支队长潘志强出海训练期间帮带年轻舰长
  (代宗锋 摄)
  艇长林正雄带领艇员进行潜艇操纵模拟训练
  舟山舰舰长张星在驾驶室指挥
  飞行三大队大队长吴立江驾机归来
  颁奖典礼活动结束后,观众席上的重庆籍战士向同乡、霍邱舰猎扫雷班长谭爱锋表示祝贺(代宗锋 摄)
  颁奖典礼现场(代宗锋 摄)

  大海波谲云诡,自有英雄安澜!

  在茫茫东海,有这么一群弄潮先锋,他们中,既有舍家卫国的先锋指挥员,又有多次打破纪录的模范士兵;既有翱翔苍穹的飞豹传人,又有潜行深海的水下尖兵;既有勇担使命的血性舰长,又有以行化心的真情政委……

  他们勇立潮头、矢志深蓝,驾战鹰搏长空,驭战舰劈波浪,骑蓝鲸蹈大洋,用血和汗传承着“忠诚于党、不怕牺牲、敢打硬仗”的光荣传统,以拼和干引领着官兵牢记强军目标、投身强军实践,吹响了强军兴军的时代号角。

  时刻备战

  把忠诚刻进血肉

  谈起某潜艇艇长林正雄,他的妻子一脸无奈:“去年,他回家不超过20晚。”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他连老婆孩子都无暇照顾。

  该潜艇官兵告诉笔者,除了出海训练,林正雄没事就爱把自己锁在房间,捣鼓着舰船模型,钻研着攻防战术。

  在林正雄的世界里,军人的状态只有两种,打仗和准备打仗。作为一名艇长,时刻准备打仗,是忠诚于党最好的注脚。

  一次,林正雄奉命与兄弟单位攻防训练,几个回合下来杀得难解难分。最终,林正雄大胆运用一套解算方法,先敌一手,惊险胜出。

  演习险胜,林正雄没有丝毫喜悦,反而心潮难平:潜艇解算目标运动距离直接影响打击效能,解算速率决定胜败生死,怎么才能有效提高解算速率?

  林正雄把海上应急解算方法当作科研“种子”,细心培育,潜心研究,半年后,能够快速解算目标运动要素的方位变化率计算器研制成功,荣获国防发明专利。

  尝到甜头的林正雄自此一发不可收拾,鱼雷攻击速度尺、机动标图板等成果先后涌现,全仿真的潜艇攻防训练软件被支队应用推广。

  打仗的危险不言而喻,为了贴近实战,准备打仗的过程有时也是险象环生。

  2014年7月的一天,东航某团飞行三大队大队长吴立江在万米高空,遭遇超音速飞行状态下座舱突然失密的重大特情。当时,舱内气压快速下降至正常值的30%,温度降至零下40度,飞行员体内外产生较大压差,出现耳膜出血、胸痛等高空减压病症状。

  危急关头,在意识模糊、失去听觉的情况下,吴立江依靠着潜意识的顽强毅力,冷静判断、沉着处置,驾驶战鹰顺利返航,避免了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平时敢冒风险,战时才有胜算!”吴立江对自己的飞行要求越来越苛刻,贯穿于每一次的实战化改装提纲训练、加工补课计划中的横滚、双上升转弯等动作。一次次协同准备,一遍遍地面表演,凭着这股钻研劲头和务实作风,吴立江练就了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过硬本领。

  2005年、2014年,吴立江两次参加中俄联合军演,均是米秒不差、准时准确通过联合舰艇。参加蓝鲸演习演练任务,他驾驶战机遭遇复杂气象,穿云下降准时到达,在电磁干扰条件下发射导弹,准确命中靶船。随后,在能见度不足2公里、云底高不到300米的低气象条件下安全着陆。

  “在练兵打仗的强军征途上,没有官阶大小之分,没有军官士兵之别。”在某扫雷舰大队霍邱舰猎扫雷班长谭爱锋心中,投身强军实践是使命所在,职责所系。

  从2004年4月霍邱舰组建开始,谭爱锋就带领班员编写完成了《灭雷具水下工作应急预案》、《部署职责及维护保养条例》等一系列文书。针对装备特点,他还钻研摸索、制订出了一套猎扫雷规范作战流程,明确了每个战位在不同阶段所要完成的工作。

  随后,他带领全班,对猎扫雷作战的每一个环节、动作、口令和位置反复训练,终于将猎扫雷具展开时间大幅压缩,大大提高了装备效率。在一次实布实扫实猎战雷演练中,谭爱锋成功遥控某型扫雷子艇扫爆某智能水雷,实现了海军扫雷史上的“四个突破”。

  潜心砺剑

  练就过硬的本领

  在舟山舰舰员眼中,舰长张星有“三快”:思维快、语速快、反应快。

  “现代海战,快敌一秒可胜敌。”张星说,“快”是被战场压力逼出来的。

  数年前的一场复杂电磁环境演练中,时任副舰长的张星,面对雪花满屏的雷达屏幕,确实长了记性。

  吃一堑长一智。自此,张星多次主动请缨,率舰执行复杂电磁环境下、复杂水声条件下、远海陌生海域条件下的训练任务,在与高手过招中带领舰员练就快敌一手的“狠招”、“杀招”。

  数年后再逢敌手,面对复杂电磁环境,以及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来袭并加装干扰装置的数枚靶弹,张星沉着指挥,采取多种抗干扰手段,在一片雪花中“揪”出了“浑水摸鱼”的靶弹,将其全部击落。

  “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国家存亡、战友生死都交在了你手里,哪里还能再当个和平官?”

  某岸导团参谋长代莹虽然一脸书生气,但是胸中却有着一份军人特有的血性!正是凭着这种忧患意识,代莹在东南一线潜心打造海岸致胜霹雳。

  没有机会参加装备培训,就自学战友带回来的培训资料;为了学懂弄通新装备,就找来技术说明书从头到尾研读;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就寻求机会请教研制厂家的专家……十年磨剑,代莹亲历了部队组建、接装、再到战斗力生成的系列蜕变,凭着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逐渐成长为这支一线“杀手锏”部队的智囊。

  腹中有知识,打仗有良谋。这位“80后”的管理学硕士,撰写了战法训法论文20余篇,多次荣获上级优秀军事学术论文奖和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奖;参与装备定型、批检试验任务2次,提出装备性能改进、战术软件升级意见30余条,多数被研制厂家采纳;修订作战方案40多个,所提新战法和研发的辅助决策软件,在导弹实射任务中得到充分检验。

  “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

  习主席的谆谆教导,时刻萦绕在某支援舰支队副支队长潘志强的耳边。入伍以来,他风里浪里32年,累计出海时间2000多天,航程达100多万公里,足迹踏遍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是全军首个实现“两横一纵加垂直”四向立体综合补给的补给舰舰长。

  2000年春天,潘志强第一次赴远海执行任务。时任北极星号船船长的他,在领海线附近执行跟踪监视某国舰艇编队的任务。

  海上情况瞬息万变,所经海区周边关系和军事态势复杂,稍有疏漏或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不行!这样不行!”经过短时间的现场作业,潘志强意识到如果仅仅在上级划定的任务范围内活动,完成任务的质量将大打折扣,他把船上的骨干都召集起来开会,研究应对措施,同时向上级建议:扩大“预定范围”。

  有的同志有顾虑:方案都是出海前商定好的,万一上级怪罪下来咋办?

  “出来执行任务,我们既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国家利益负责。对这条船的行动,出了问题我承担!”关键时刻,潘志强表现出了一名指挥员的责任担当。

  最终,上级批准了他们的请求,潘志强指挥舰船大胆扩大活动范围,既维护了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犯,又最大化地完成了海上任务。

  作风优良

  战斗力标准落地生根

  在莆田舰,政委宋振明有这样一句话让官兵们津津乐道:“大风浪时,政委躺床铺官兵就可以躺床铺;打扫公共卫生和军体训练时,政委不去,官兵就可以不去。”

  立言就要践行。在莆田舰,每天清晨体能锻炼,宋振明总是站在排头;每次舰上卫生扫除,宋振明总是第一个到场;每次集体学习,宋振明都是坐在前排。无论是海上还是靠港,他要求部门干部提前半小时起床筹划工作、巡视兵舱战位,他自己更是一次没有间断过。

  2014年,莆田舰海上执行任务210天,全舰官兵始终士气高昂。

  “领导领导,既‘领’又‘导’。”某电子对抗团一营营长李晨阳告诉笔者,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一支部队能不能打仗、打胜仗,作为一级主官,就是要敢于叫响“看我的”“跟我上”。

  在组训中,李晨阳发现,官兵在训练中有“三多”:因循守旧的固定动作多、为求好看的队列动作多、违反规程的孤僻动作多。

  电磁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一个多余的动作就有可能贻误战机,必须用实战标尺检验每一个训练动作。

  上任第一件事,李晨阳就把训练场上为求好看、不符合实战要求的训练动作全部取消,从自我做起,带领骨干重新科学设计装备展开流程,精简天线架设步骤。

  作为营长,李晨阳带领全营领导干部人人参加理论学习、实装操作,向战士认真学动作、记口令。不仅参加训练,还与官兵一同接受严格的考核。

  短短一个月,各型装备展开时间普遍缩短40%以上,全部达到了《大纲》规定的优秀标准。在今年海军组织的训练质量监察中,全营在核心能力考核上,优秀率达100%,取得了装备实操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站排头,当标杆!入伍14年来,李晨阳始终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职责,当排长,他成为海军第一个独立操控某新型无人机起降的外控手;当连长,他带出一个响当当的标兵连,连续三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当股长,他是机关业务能手,被评为海军优秀参谋;当营长,他把一营带成全团的“拳头”部队,随时保证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