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行的“五水共治”,成绩有目共睹。不过,整治好的河道是否能常绿常清呢?两位省人大代表不久前对其中7条摘帽黑臭河进行抽检,结果令人吃惊,6条劣Ⅴ类。此事引起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高度重视,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做好回头看,切实防止整治好的河道水质反弹,抓好长效管理,保质保量完成“五水共治”工作(3月21日《钱江晚报》)。 “黑河、臭河、垃圾河”为何久治不愈、前治后污、边治边污?归要到底,水不清,在于“人有恙”。 官员之恙在短视,为发展“饥不择食”,忽视生态保护甚至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执法疲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甚至充当违法排污企业的“保护伞”,使法律成为“稻草人”。 企业之恙在贪婪,一些“只为攫取蝇头小利,哪管当地寸草不生”的工业企业超标排放污水;一些酒店、菜场、洗车场直接排放废水;有的工地偷排泥浆,有的涉水违章建筑无序扩张,造成河道淤积、变窄变浅,给正常行洪埋下隐患。 百姓之恙在陋习,居民随意丢弃和排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甚至排泄物;私人养殖场粗放养殖,将粪便、污水排入河道;农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地表水、地下水;还有人把河道变成菜地,滥捕清洁水体的鱼类,浪费水资源,损坏水利设施等等。 治疗此类病症的药方如下: 其一、发挥教育的启迪功能。一位亲水使者说,“人人都了解水知识,水源才会更加清澈”。出手拯救生命之源,不仅抓住了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牛鼻子,也是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治人先治愚,有人至今对“五水共治”存在模糊认识,觉得似乎是“小题大做”。只有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环保理念,培养良好习惯,才能把亲水、爱水、护水、节水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形成各界积极响应、踊跃治水的大好局面。 其二、彰显榜样的感化功能。以前,余姚谢家路村村民将生活污水、粪便直接排进沟渠,使附近江河被污染,河水变绿、发臭。村里曾流传一首顺口溜:“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人畜受害。”后来,村里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2014年底完成,惠及农户900户,由于村民主要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污染源减少了,河水水质大幅度变好,河边又有人来淘米洗菜,村民反映,水质回到50年前了。奉化村民罗昌义将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11万元用于治理村河,形成“青山伴绿水,绿水绕村走”的美景,村民深受感动,保洁意识大为提高。大力宣传损害或者维护水环境,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事实,必将给人以熏陶和鼓舞,发挥出极强的说服力和良好的示范效应。 其三、运用法纪的约束功能。3月初,年产值13亿元的一家绍兴企业因违规排污,遭重罚停产整治一年,绍兴环保局透露,这家企业不太可能再恢复生产了。水环境欠债太多,积重难返,非用重典无力回天,惩戒必不可少。政府既应尽服务引导之责,亦须行管理监督之能。去年4月24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逐步“亮出牙齿”,宁波新三江河道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从去年4月1日起排污费大幅“涨价”,构成犯罪还将追究刑责。我市还在保护饮用水源、治理生活污水、整治重污染行业、开展涉水拆违等“重拳行动”。这一切传递出的明确信号是:追逐“黑色GDP”,此路不通! 事在人为。相信人心思“治”,众志成城,“五水”可治,水清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