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合 通讯员 朱思源 2012年5月,自家企业做得红红火火的冯永法,作了一个慎重的决定———回到他从小长大的村庄,做起村里的“领头雁”。 当时的冯家村,户籍人口2515人,外来流动人口有9600余人,村里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利益关系错综纠结,违法建筑遍布全村。 临危受任,自然困难重重。 久经商场沉浮的冯永法,没有自乱阵脚,除了挨家挨户做好思想工作,他满脑子想着建章立制的事。规范一系列民主协商制度,晒出办事流程和惠民时间表,制定个性化的村规民约……一项一项事情,紧锣密鼓地有序推进。 “治理好一个村,靠我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制度将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冯永法借鉴原先管理企业的理念,“村规民约”成了当时村里老百姓口中最热的话题。用地建房、遵纪守法、社会公德、经济补助等……每一条村规民约,冯永法坚持摆到台面上逐句逐句征求村民意见。 25条的村规,2000余个字,用的是大白话。仅“不听劝告,未拆除违法建筑,取消村里一切待遇”一条,就在“三改一拆”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据统计,2013年以来,全村拆除196户222间违法建房,总面积28000多平方米,成为鄞州区民房违建拆除面积最多的村。 不仅立下“软”规矩,还设置“硬”底线。双向选择联户包干制、亮户亮牌制、交叉双向评议制……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立下责任状践诺;6类28项的基层权力清单,管住了村子里人、事、权三个关键因素,不能胜任分管工作的村“三委”成员和聘用干部,一律解聘或提请党员、村民代表会议罢免。 口号齐了,节奏对了,前进的脚步迈得更加轻盈了。不到一年,冯家村的高空高压线全部完成地埋,敬老院、公园、环保公厕等民生实事即将启动建设;同时,随着各类矛盾逐渐平息,村级集体可用资金从340万元上升至730万元,村民对未来生活有了更多期盼。 冯永法说,自己已经59岁了,要趁着还干得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位村民受益,让冯家村的未来变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