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转眼,童月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由于她长相好,又能干,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童月根不索财不求貌,只提一个要求:同意她带着姐姐出嫁。这个要求让很多人畏难而退。26岁那年,在农机厂工作的小伙子许善民对童月根说:“我愿意为你分挑担子。” 婚后,童爱娜跟着妹妹一家来到宁海城关生活。 两家合住共度艰难 不久,在童月根的撮合下,童爱娜也成了家,且有了儿子。童爱娜的丈夫年纪比较大,身体也不太好。两家相距不远,童月根便经常去姐姐家,帮他们拾掇房间、做饭、洗衣。 童爱娜家的小屋要拆建了,童月根便把姐姐一家接到自己家里住下。 童月根的家也不大,两间小屋挤了七口人。那时候童月根在县城塑料厂上班,每天一大早她就骑着三轮车,把两家人的脏衣服拉到附近小溪里去清洗,然后匆忙去上班。 1990年姐夫因病去世,那年姐姐的儿子才11岁,于是童月根挑起了照顾姐姐一家的重担,晚上经常过去陪姐姐一起睡。那几年是童月根最艰苦的时候。 孝顺儿辈接班照料 在童月根看来,童爱娜是姐姐但更像孩子,什么都需要人照顾。 有人问童月根:“风里来雨里去的,累不累?”“妹妹照顾姐姐,应该的!”童月根说。 童月根说,二姐、哥哥和弟弟也经常来看大姐,都很关心大姐,只是他们住得远了一些,所以平时她就多来照看一下。“大姐的儿子和儿媳对母亲很孝顺,很多事他们上班前会做好,我过来也就陪大姐聊天解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年岁大了,童月根渐渐感觉力不从心,不过让她欣慰的是,晚辈们已接过了照顾大姐的班,他们不但学习、工作上很争气,而且都很孝顺。 童月根悉心照料姐姐60余年一事,在宁海的街头巷尾成为美谈。2013年,童月根被评为宁海县道德模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