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势头不减 新华社发 徐骏 作 |
从年初一次给20家企业发放IPO批文,到之后连续两个月的24家,再到4月份的30家,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以来,伴随着A股股指持续走高,新股发行节奏正在悄然加快。一些市场人士担心,加快IPO会否给股市带来冲击?逐月提速,监管层用意何在? 监管层谨慎提速IPO 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证监会共为98家企业发放了新股发行批文,其中1月初20家,1月底24家,3月初24家,4月初30家。 对比去年全年,A股市场共有94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471亿元。而今年前4个月拿到批文的企业就有近百家,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量,而且放行的家数明显呈逐月增长的趋势。 探究监管层政策的用意就必须了解新股发行波折的历史。新股发行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并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走走停停。2012年,证监会曾暂停新股发行,由此积累的排队上市企业一度高达800家。 尽管去年年初新股发行艰难重启,但仍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去年年中,在低迷的市场形势下,为了稳定市场预期,证监会宣布下半年新股发行不超过100家。在此之后,基本保持了每月十几家新股的速度。 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行情转暖,股指节节攀升,市场交投活跃,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强。在此背景下,每月十几家新股发行对股市的冲击已经微乎其微。为此,监管层对节奏进行了调整。 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监管层正在适应市场变化谨慎提速IPO,让不断涌入股市的资金通过融资进入实体经济。可以预期,如果市场行情没有大的变化,IPO提速的做法将继续。 新股发行提速不影响股市走势 当前,人们最为担心的是,如果新股发行大幅提速,会不会影响股市走势? 从市场表现来看,在4月2日晚间证监会宣布为30家企业发放IPO批文之后,上证综指次日仅以半个小时的下跌就消化了这一“利空”消息,之后恢复涨势,全天涨幅达1%。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涨幅更高。 据统计,4月份获得批文的30家企业,预计融资规模在10亿元以下,融资最少的清水源还不到2亿元,30家合计远远不到200亿元。而此前,3月份发行的24家新股,实际募资215亿元;2月份发行的24家新股,实际募资146亿元;1月份发行的20家新股,实际募资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一季度,通过融资融券业务融资净买入额每天就有100亿元至200亿元。“在市场火爆的背景下,与汹涌入市的资金相比,当前的新股发行量对股市远够不上冲击。”一位券商人士说。 实际上,众多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在美国资本市场和新兴市场上,企业都有可能因市场因素而存在择机上市的情况,但没有数据显示IPO会改变股市行情的趋势。在国际股票市场上,也没有一次暴跌是IPO太多导致。 把IPO选择权交还市场 经济步入新常态,很多企业的日子不好过,融资难题更加凸显。尽管央行屡次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但是仅靠银行放贷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显然不现实,股票市场必须发挥更大的资源配置作用。 可事实令人无奈:一边是资金不断涌入的火爆市场,一边是排长队渴求上市的企业,A股市场当前出现的问题再次暴露了市场化程度不够的弊病,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577家,其中,已过会28家,未过会54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07家,中止审查企业42家。即便是按照目前最高每月30家的速度,这些企业要全部消化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况且其中很多企业已经等了不止一年。 在成熟的市场,企业会根据行情自行选择何时发行上市,发行价格由市场各方博弈确定。可是,虽然经过了多轮的改革,A股市场上新股发行的节奏与价格仍然是监管层说了算。这看似呵护了市场,却造成了严重的市场机制失灵,让进入股市的大量资金难以有效配置到企业。 记者了解到,面对不可预期的上市之旅,一些企业选择放弃A股,投入境外市场的怀抱。尤其是一些创新型企业,为了把握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不得不忍痛放弃“在家门口上市”的梦想,转向更高效的H股或者美国股市。 多位市场人士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应该在市场好的时候有序加快新股供给,尽快消化排队企业。从长期来看,要把发行上市的选择权交还市场,让企业自主决定。这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应有之举,同时也为下一步实行注册制改革扫清障碍。(据新华社) 延伸阅读 A股再迎IPO潮 打新基金获青睐 近日证监会又为30只新股颁发“准生证”,意味着A股将再度迎来IPO潮。在新股上市高开高走、“赚钱效应”持续显现的背景下,专事打新的基金产品获得不少投资者的青睐。 伴随证监会下发今年第四批IPO批文,2015年以来A股获批首发的公司已经达到98家,密集程度甚于2014年。 在新股“赚钱效应”的吸引下,每逢“打新季”总有大量资金由二级市场转战一级市场。不过,由于中签率偏低且资金有限,普通投资者难以真正分享“打新盛宴”。在这一背景下,各类打新基金受到了青睐。 机构统计显示,目前市场上将打新作为重点投资方向之一的基金有近百只,分为保本、灵活配置混合型和绝对收益基金等三大“军团”。从相关基金产品公布的一季度业绩数据来看,打新为其收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今年以来,伴随新股发行节奏加快,打新基金也加快了扩容脚步。其中,伴随保本周期到期,原泰信保本混合基金正式转型为泰信行业精选混合基金。基金管理人表示,将在挖掘经济发展及市场运行不同阶段行业投资机会的同时,专注于获取打新收益。而4月7日其发行的农银汇理主题轮动基金,也表示“将审时度势参与打新”。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打新基金申赎均有一定的费用,频繁进出可能导致利润被成本侵蚀。投资者若想借道此类基金获取打新收益,不妨选择较长持有期。(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