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张铁峰创新工作室”成员正在探讨技术问题。 (记者 严雷 摄) |
本报讯(记者严雷 通讯员李振波)宁波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张铁峰创新工作室”近期入选市第二批劳模创新工作室。近三年来,这个由1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通过对码头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累计完善设计方案16项,节省工程概算投资约3.2亿元。 工作室负责人张铁峰告诉记者,2012年以前宁波港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优化工作,由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依据实践经验向设计院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这些建议往往缺少专业结构内力计算的支撑,在工程专业覆盖面上也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 “一个综合性的港口工程往往涉及码头水工、房建、机电、道堆等多个专业,以前大家都是就事论事,针对自己的业务范围做优化,既不系统,成效也有限。为此,公司在2012年专门成立了工作室,将公司各个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聚拢起来,集中为新建项目做参谋。” 2013年,岱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工程进入实施阶段,施工方却在打桩环节犯了难,原来拟建的40万吨矿石卸船码头区域地质情况复杂,部分下卧基岩裸露,基岩饱和抗压强度特别高。根据设计方案,单根直径达3米的桩基需嵌入基岩达10~17米深度,打完1根桩就需要近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工程需要打桩100根以上,以至于按照这套方案打桩所需时间将远远超出既定工期。 难题被抛给了张铁峰“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通过现场考察和数据模拟,提出了将该类型桩基的嵌岩深度缩短3~4米的优化方案,可减少作业工期约4个月,且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优化方案甫一提出即引发各方争议,对经过理论论证的原方案做如此大的修改,万一有闪失,不但浪费成本,还耽误工期。面对各方的不解,工作室提出现场试验,结果弯曲度试验证明,削减后的桩基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完全符合施工需要,并由此节约投资617.8万元。 港口工程项目往往面向全国招投标,创新工作室面对的都是国内一流的设计专家和施工专家,要在他们面前提出优化方案,并取得他们的认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张铁峰坦言,他们的工作不是纠错,而是提出更优化的改进办法,在内部优中选优,在外部则打破常规,不迷信既有规范。以中宅煤炭码头一期工程为例,在软基处理上,当别人都在用先砂后水的方式来打砂桩时,他们从节约成本出发,采用碎石和砂合用的办法来增强砂桩牢固程度,并琢磨出砂和水搅拌后灌注的方式,一举破解了砂桩不易成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