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化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09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坛艺苑点将录

  严 龙 摄

  自述

  说起书法学习,近年所写多为行书,但学书的前半阶段,用心最多的还是篆书,因为从小对这种古老的文字有一种神秘感。记得小时候家住南塘老街那边,看到当时老墙门的门楣上砖雕的篆字,总会看上半天,猜想着是什么字。后来还发现上面一个“世”字出现两处,写法居然不同,小小的心里便产生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挂在心中,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有幸遇到甬上名家丁乙卯先生,才在他那里找到了习篆方面的大部分答案。

  书法各体的学习,多以技法为主,但篆书还面临着识篆的难题,就是要过文字学这一关。虽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可作为识篆的入门书,但对一般人而言,没有人指导,简直就是天书。不用说看懂注解,就是查到一个字都有难度,譬如查“春”字,谁也想不到会是在“草”部。怪不得校订《说文解字》的南唐徐铉也发出慨叹:“偏旁奥秘,不可意知,寻求一字,往往终卷。”像这样的文字学专家也觉得《说文解字》检字之难,枉论初学之人了。

  丁先生因人施教,让我们几个有兴趣的学员,每人买了一本《说文解字》,在练习篆书的同时,为我们讲解《说文解字》这本书,每周半天。为了克服查字的困难,丁先生还将540个说文部首,按韵脚标上句读,让我们熟背,以便快速翻检。这样历时一年多,满脑子都是篆字在转。好在那时生活单一,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的干扰,就是在工厂做工也比较简单,只要将机器调整好,便会自动工作,因此上班时间也常常捧着《说文解字》在咀嚼。为了牢牢记住篆字的写法,不仅经常练习用篆书写诗词作品,而且每天用篆书记日记。

  20世纪80年代,有几位书法爱好者也对习篆感兴趣,我便将从丁先生处获得的说文知识加上自己的心得,与他们一起推敲,将《说文解字》又细细过了一遍。经几年的反复温习,对《说文解字》有了一定的了解,竟异想天开地想编一本《篆书辨异》手册,为习篆者提供方便。但随着资料的累积,接触面的扩大,逐渐发觉前人已在这方面下过很多的功夫,亦编纂过不少类似的书籍。遂作罢。(严龙 整理) 

  李兴祥,1951年2月出生于海曙区南门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理事,宁波市书协名誉主席,中国硬笔书协理事,宁波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多幅作品参加过全国大型书法展览,并被中国文字博物馆、韩国碑林博物馆、乌海当代中国书法馆等多家艺术馆收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