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源头控制+平台打造+生态循环+智慧管理

慈溪农业现代化领跑全省

  开镰(屠友圣 摄)
  蜂蜜生产
  运用太阳能发电的蔬菜大棚
  制图:金雅男

  本报记者 王博 吴华清 慈溪记者站 赵科 卢萌卿 周敏杰

  农业现代化评价位列全省领先、全国前茅,跻身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14县(市)区方阵……日前,慈溪农业现代化进程再添一张亮眼名片: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

  从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倾力打造现代农业主平台,建设生态循环和智慧农业,农业发展“慈溪模式”,被认定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七大模式之一。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15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中,慈溪位居第10位。

  “舌尖上”的安全从源头抓起

  食以安为先。慈溪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财政年度安排农产品安全监管经费350万元。近日,“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花落桥城———慈溪顺利通过省级、国家级相关验收。

  社会对农产品安全的关注带来大量的检测需求,形成巨大的“检测缺口”。与此同时,部分企业的相关检测设备却未得到充分利用。为破解这一矛盾,去年初,慈溪在全国首创“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农业检测战略联盟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整合农业检测资源。联盟由慈溪市农业监测中心、慈溪市天瑞消费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海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慈溪市永进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实验室等4家实验室组成,共可检测农药残留97项、兽药残留和抗生素20项、添加剂18项。目前,这一农产品检测的“慈溪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

  针对不同主体和生产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慈溪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生产档案并保存两年以上、质量安全承诺书上墙,做好农业废弃物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并严格执行进场查验、“瘦肉精”自检、肉品卫生检验和质量追溯等制度。

  目前,慈溪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26万亩,申报9个宁波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增无公害产品地12个、无公害农产品37个,绿色食品8个;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5万亩次,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面积25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1.35万吨,完成测土配方施肥62万亩次。

  去年,慈溪还启动“农产品质量百日严打”行动,并召开水果、蔬菜、水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分析会,及时排摸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

  5.6亿元打造现代农业主平台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牛鼻子”。

  慈溪加快现代农业平台建设,扎实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现代农业开发区累计完成各类投资5.6亿元,创建成为首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和国家级水利科技示范基地,列入宁波市重点打造的4个现代农业先导区。目前,正大研发中心、正大食品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在现代农业开发区成功落地。

  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程,慈溪力争今年建成3个省级现代农业区项目、3个以上宁波市级园区建设项目,完成现代农业开发区投资4亿元的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现代农业开发区,一条环通开发区且硬件较为完善的交通链全面建成。园区产业项目所需水、电、气、骨干网络和天网工程建设步步跟进,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慈溪推出出口蔬菜、生猪等5个规模超过2亿元农业产业集约发展,加快杨梅、葡萄、蜜梨、水蜜桃等“一镇一品”特色农业、保障蔬菜基地及东部畜禽养殖、西部特色水产区块建设。

  做优产业技术。慈溪加快推进四大种业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良种储备体系和品种区试体系,加强与宁波农科院的合作,力争新建农业(种植业)品种培育基地2个、南美白对虾种苗繁育基地1个,新增工厂化育苗基地30亩。积极推广设施智能化技术、精准监测技术、感知技术、智能喷微灌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培育发展智慧农业。引进推广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3000台(套)以上,发展设施农业1000亩以上,加快推进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

  倾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

  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根基”是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慈溪以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做好污染治理、循环利用文章,加快建设生态循环农业步伐。

  狠抓污染治理是关键。慈溪紧抓农药化肥减量施用,完成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1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2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5万亩次,推进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完成生态化治理改造112家,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29家,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推进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中心及其收集点建设。

  循环利用是长久之计。慈溪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设,培育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在“沼气利用”方面,慈溪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和废弃物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渔业增殖放流1043.7万尾、稻鱼共生养殖260亩,新建标准鱼塘858亩,建立了一套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

  智慧农业管理“全覆盖”

  应用感知农业技术、规模畜禽养殖场视频监督管理技术、水果物联网和精准监测技术、渔业水质及气象智能化测报技术……无论在农业生产领域,还是农业流通领域,“智慧农业”成为慈溪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目前,在慈溪197家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安装了农资智慧管理系统。与此同时,慈溪充分发挥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海通等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作用,实施扩面提质,实现覆盖面和影响力的双提升。

  在掌起芝怡果蔬农场大棚葡萄园、周巷丰田实验农场蜜梨园,林业物联网技术试点取得突破。慈溪创新林业物联网技术、设施智能化技术和精准监测技术,进而在成和梨业公司蜜梨基地成功应用物联网设备。目前,成和公司已经建成200亩架势栽培的蜜梨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实时获取生产区内的图像、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准确数据,可远程看到生产区内人员活动,果树生长情况。

  “智慧渔业”同样亮点纷呈。慈溪申报实施“池塘养殖生产智能化管理技术系统建设”项目,建立了“气象智能型水产养殖信息技术服务系统”,每天向380多户养殖户发送气象、池塘水质信息,每周发布水产养殖技术要点,并组织实施养殖池塘水温预报,大大减少了恶劣天气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影响。下一阶段,慈溪将深化池塘养殖气象信息和技术服务合作项目,重点研究气象因素对池塘养殖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气象因素提出苗种放养、病害防治、预防应对的技术措施,减少突发事件给渔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新闻链接>>>

  现代农业的“慈溪经验”

  之一 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持续加大对农业的重视支持力度,市委市政府连续26年出台扶持三农的“一号文件”,连续数年财政投入在6亿元以上。

  之二 在全国率先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出口蔬菜、名优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生态畜禽(蜂)五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超过90%。

  之三 率先推动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创造了土地流转的“慈溪探索”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到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4.84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68.3%;规模经营面积41.8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4.4%。

  之四 率先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成为全国五大范本之一,全市市场主体形成“330家农业加工企业、547家专业合作社、8657户社员和工商登记1176个家庭农场”格局,其中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市内外农户30万户、联接基地37万亩;家庭农场总面积24万亩,亩均产出比普通农户高30%以上。

  之五 在省内率先成立农业检测资源战略联盟体系,实行检测资源共享,探索实行“出口蔬菜区域化管理”模式,通过政府买服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以列入全省首批1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试点单位为契机,建立健全“产出来、管出来”相结合的农产品长效保障机制。

  慈溪市委宣传部 供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