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统一战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建共享共发展 团结进步促和谐

———宁波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回眸

  近年来, 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牢固树立“重在平时、抓好平常,重在交心、以心换心”的民族工作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维护了我市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高度重视 创建活动硕果累累

  按照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局联合下发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有关文件,明确了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标准要求等,形成了科学的创建活动评价机制。在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单位,荣获1个国家级、1个省级、15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北仑芝兰社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鄞州东南小学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余姚市梨洲街道阳光小区、慈溪市坎墩街道宏展学校、奉化市西坞街道力邦社区、宁波阿诺丹机械有限公司等15个单位被评为宁波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依托载体 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我市加强组织网络建设,积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和基层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民族联谊组织的作用。我市以开展“微组织、微热线、微窗口、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为载体,以2014年全省城市民族“四微”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为契机,合力部署、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地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民族工作为平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创建活动,从实际出发,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推动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

  北仑学苑社区开展“四微”建设工作,把辖区内的企业家组合起来,成立就业援助会,发挥会员人脉广、信息灵、就业资源多、市场敏感性强的优势,主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慈溪崇寿镇傅家路村建成一个文化礼堂、一个民族文化长廊、一个民族工作室、一个少数民族民情驿站和一个民族宣传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实践“融入、互助、同心、共富”的工作理念,把民族工作无缝嵌入,推动各民族文化认同和融入发展。奉化力邦社区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管理模式,以社会责任为第一要务,为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族员工提供了温馨家园。宁波阿诺丹机械有限公司在政府引导、企业支持、员工配合下,企业员工手牵手、心连心,谱写了一首民族和谐之歌。象山晓塘乡为辖区内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经营上提供支持,帮助打开销售渠道,加快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步伐。宁波市东方民族歌舞团弘扬企业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唱响社区、企业,唱响社会。

  加强宣传 创建形式丰富多彩

  我市通过打造创建活动宣传品牌,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注重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使创建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通过国家、省、市等各级媒体以及门户网站、微博等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促进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市民宗局编印了《宁波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简介》画册下发到各县(市)区,并在宁波日报专题进行报道,以进一步宣传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开展。2014年5月20日和8月5日,《中国民族报》分别刊登了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情况,扩大了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各地通过发放宣传册、刻制光盘、制作立体民族风情长廊、设计民族体育特色展馆、开设民族图书角、建立民族博物馆、文化礼堂等形式,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力度,形成了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新气象。

  分类指导 创建成效不断增强

  我市在创建活动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慈溪、余姚、象山等农村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市,把加快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和各民族融入发展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北仑、江东、海曙等县(市)区,把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注重教育引导,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在奉化、宁海、江北等少数民族员工比较集中的企业,把维护各民族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企业发展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在鄞州、镇海等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学校,把加强对青少年民族政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进一步增强了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并在全市组织开展“互观(参观)互学(学习)”的创建活动有效方法,达到互学互比、共促并进的效果,形成了辐射效应。

  (马民建 邬天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