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 龙 摄 |
自述 我从小喜欢文艺,在余姚泗门中学读书时,表演的相声《谈虎色变》曾轰动校园。1981年高中毕业后,有一次,绍兴曲艺团来村演出莲花落,一把四胡,一只鼓板,一位演员,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我也被这种独特的曲艺形式深深吸引,就想方设法结识了该团国家一级演员倪齐全并拜他为师。 泗门到绍兴相隔百里,为了学艺,又没钱买车票,我就借了辆老式永久牌自行车,骑10多个小时到师傅家,住上一夜,再骑回来。这样持续了2年,总共骑了10多个来回。有时碰到下雨,骑到师傅家时,已活像一只落汤鸡。可能是被我这个毛头小伙执着的精神所感动,不久,师傅开始系统地讲解莲花落的表演要诀,并把压箱底的一些长篇本子传授给了我。 20世纪80年代初,信息传播尚不发达,不像现在可以在网上找到你想看的绝大多数节目。一次,师傅到余姚朗霞演出,为了能把全剧节目录下来,我找到公社的广播站负责人,好说歹说,终于把全公社唯一一台录音机借到了手,还只允许用一天。那是一套用转盘磁带的台式机,有二三十公斤重,我背着它到现场录好音,又连夜翻录,一直干到第二天上午10点多。这套录音带,对我的学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放录音,就感到师傅在我身边,时时刻刻在关注着我,鞭策着我。我下定决心,自己也要拥有一台录音机。后来,父母找了10多户亲朋好友,兜拢了240元钱,终于为我买了一台便携式录音机。 2008年7月,几经努力,我迎来了事业的第一个高峰,我在慈溪市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陈金华曲艺专场演唱会”,场内座无虚席,观众反响热烈。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的刘兰芳还到会祝贺,代表浙江省曲协授予我“德艺双馨”称号,并为我题写“龙马精神”字幅。演出结束后,回想起学艺过程中经历过的风风雨雨,我激动得一夜没有合眼。 2008年9月,我出任慈溪电视台方言节目《金黄道地》主持。开播之初,引来一片骂声,说我慈溪话讲得不正宗,当时我压力很大,甚至想要放弃。后来我还是决定先过语言关。慈溪方言有个特点,就是相隔五里音不同,我就发挥曲艺演员语言模仿能力强的优势,下力气准确掌握慈溪各地“土话”从语气到吐字的细微差异,逐渐获得观众的认可。现在,7年过去了,这档节目有了固定的收视群,也博得了众多好评。 (严龙 整理) 陈金华,1964年11月出生于余姚市小曹娥镇。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宁波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2009年被确定为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多部作品在全国及省级比赛中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