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财经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4月2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检举揭发咋成了“叛徒”?

  □罗浩声

  被称为“福建首虎”的福建省原副省长徐钢,2012年任泉州市委书记时,曾在老干部座谈会上主动谈及被举报一事。参会者回忆,当时徐很生气,说泉州有“叛徒”举报他是大老虎,并扬言“如果不是我的身份还在,我就要和你单挑”(4月24日《新京报》)。

  “叛徒”,本意是指那些背叛祖国或背叛革命的人。在壁垒分明、斗争残酷、你死我活的年代,谁若是当了“叛徒”,即意味着自绝于人民,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中共党史上,就曾出现过向忠发、张国焘和顾顺章等高级别的叛徒,给革命事业带来巨大损失。现如今,多数青年人由于长期处在和平环境之中,甚少听到也很难理解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了。

  没想到,随着“福建首虎”徐钢的落马和相关细节的披露,“叛徒”这个词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发热议。与革命战争年代的叛徒不同,透过徐钢的“叛徒”论,我们看到是权力的狂妄和任性、举报者的心酸和无奈,看到的是一些腐败官员“斗争经验”之丰富,和其用心之狡诈、险恶、毒辣。尽管自古以来就有“邪不压正”之说,但设身处地为举报者想想:面对身居高位、尚未现形的“大老虎”,面对这么沉重的一个“罪名”,面对如此肆无忌惮的打压、恐吓和挑衅,怎能不“毛骨悚然”?

  很显然,像徐钢这样的“老虎”,敢于在会上公然向举报者“叫板”,并非是“随口说说”。实际上,在他们享有绝对权力和地位之时,根本无须亲自出面“单挑”,只要给那些“忠心耿耿”的嫡系、“善解人意”的下属一个暗示,就足以把举报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稍微年长点的同志,想必还记得郭光允这个名字。据报道,当年这位“反腐斗士”因举报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也被某些人视作“叛徒”。结果,郭光允在经“专案组”审查后,被开除党籍和劳教两年,其家人亲朋近20人先后受到牵连。与他命运相似的,还有沈阳离休老干部周伟,同样也因为举报慕绥新、马向东等沈阳贪官,换来两年劳教。

  现实中,除了“老虎”,给举报者颁发“叛徒”帽子的,还有特定群体内的既得利益者。去年轰动一时的中交二勘院内部职工向纪委和媒体自曝单位“送礼清单”事件,就是一例。虽然被举报的涉案人员后来受到了应有的处理,但因这次举报影响了单位和职工利益,举报者亦被同事骂作“叛徒”。有了这顶帽子,举报者在单位里会是什么处境?可想而知。

  实事求是反映和检举问题,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也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基础。可有的时候,应用这个权利,也是有风险的。比如徐钢在位时,凭借权势,很轻松地就给举报者扣上了“叛徒”帽子;就像郭光允和周伟,正常举报却换来了牢狱之灾。这也说明,那些手握重权的“老虎”,是不甘心坐以待毙的。为捍卫既得利益,他们会不惜一切手段,同正义力量进行殊死抗争。所以,对举报者动辄抛出“叛徒”之类说辞的官员,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当然,防范举报者沦为“叛徒”,最终还是要靠法规和制度“撑腰”。西方国家对揭露问题的“吹口哨人”,有一套严格的法律保障。而我国这方面的立法还有些滞后,类似“秦香莲”的告状信转给“陈世美”的怪象并未绝迹。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通过完善法规制度,构建起最安全的举报人保护体系和最严厉的报复者惩处机制。如此,才会有更多的人挺身而出,与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进行坚决斗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