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4年宁波市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及其所占比重。(单位:件) |
|
2010-2014年宁波市发明专利职务与非职务情况。 |
|
宁波市注册商标量基本实现5年翻番。2014年宁波市注册商标量达到12.3万件,年均增长17.7%。 |
|
2014年宁波市版权登记量出现井喷,达到2450件,是2013年的3.1倍。 |
知识产权 上周五,市知识产权局等单位联合发布《宁波市2014年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白皮书。透过这份新鲜出炉的报告,我们不难发现宁波的知识产权工作已经迈上一个新高度。 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2957件、2832件,同比增长32.1%、26.1%,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比分别提高10.3和6.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全市共立案专利纠纷案件520起,结案510起,版权登记量2540件,比上年增加114%。全市累计拥有注册商标12.3万件,国际商标突破一万件,达10100件。 量质齐升的背后,是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快马加鞭”,更是宁波努力用知识产权的水和阳光浇灌创新之树使其枝繁叶茂的生动写照。 《宁波市2014年知识产权十大事件》摘要 1、宁波最强科技信息(专利)挖掘与应用实验室运行 该实验室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信息挖掘及应用技术集成研究、信息深度分析与应用研究、知识产权促进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硬件设施先进、国内外科技文献资源丰富、专利挖掘和分析工具强大,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快速深度地挖掘出专利文献中隐藏的最有价值的科技情报。2014年发布《稀土钕铁硼产业专利战略分析报告》、《植物提取物产业专利战略分析报告》、《锂电池产业专利预警分析研究报告》等10余份行业专利战略及预警分析报告。 2、市市场监管局“议题管理”模式强化商标专用权保护 市市场监管局“议题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市场监管部门在登记、监管、案件查处、12315申诉举报等获取的信息资源,结合各地情况,识别、确定重点商品存在的商标侵权或假冒伪劣情况,开展监管行动,每年着力解决流通领域中某几类商品的问题,并及时总结工作成效,提炼管理经验,在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滚动式、波浪式的监管态势,实现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整体推进的目的。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商标“议题管理”的行政指导127起,处理涉及议题管理的商标侵权案件210起,案值506万元,罚款405万元。 3、浙江首家市级版权纠纷调解中心在宁波成立 2014年10月24日,由宁波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和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倡导的宁波市版权纠纷调解中心组建。该中心是省内首家专业版权纠纷调解机构,专业调解宁波地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版权纠纷。中心将版权纠纷的调解处理方式与人民法院的诉讼、行政机关执法处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在处理著作权纠纷中的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选择的纠纷调解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宁波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获国家最高奖,全省唯一 2014年,宁波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及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4”专项行动中,查处了“宁波某公司非法复制使用微软公司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案”、“俞某某自行刻录并通过网络销售侵权音像制品案”、“王某某贩卖侵权和淫秽音像制品案”、“刘某某通过信息网络擅自向公众提供他人的作品案”等一批侵权盗版案件。在国家版权局对2014年度在查处侵权盗版案件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奖励中,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荣获有功单位一等奖,这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执法机构。 5、品牌厨具打假战役告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2014年,宁波市公安局杭州湾新区分局侦查大队发现余某某等人制售假冒“方太”、“樱花”等品牌厨具线索,隐藏着一条集源头制假、加工、运输、分销、网店终端销售为一体的完整制售假冒厨电产品产业链,涉及广东、四川、上海等多个省市。杭州湾新区分局对该案提请发起网上打假集群战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8名,铲除制售假团伙3个,捣毁制假窝点4个、仓储点6个、售假窝点9个,关闭售假网店95家,同时现场缴获假冒品牌厨房电器成品2000余台,假冒驰名商标3000余个,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彻底摧毁了这一跨省市生产、销售假冒厨电产品的犯罪网络。该案被评定为全国打假经典战役、2014年全省重大经济案件及全市十大经济案件。 6、22个国内外知名品牌遭假冒,宁波海关跨国合作成功查获 2014年7月,宁波海关法规处根据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国土安全调查局驻穗办的情报信息,对即将从宁波口岸装船出运的装有涉嫌假冒M.A.C商标的集装箱进行监控并风险分析,并立即下达预定式布控指令,最终确认该票货物均为侵权产品。该案查获的假冒的品牌之多、案情之复杂为宁波海关历年来之最,经调查审理,该批侵权货物共涉及22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案值十余万元,宁波海关隶属北仑海关依法对当事人处以没收侵权货物并处罚款20000元。 7、江北8人假冒品牌鸡精、味精商标遭重罚 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期间,吴某某等人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总额至少人民币160万元。2013年6月,公安机关在吴某某的制假仓库内查获待售的假冒“风车”牌生粉、“太太乐”牌鸡精、“西湖”牌味精等假冒伪劣商品990袋(箱)及假冒上述品牌的包装袋(箱)、加工原料等半成品以及灌装机、烫口机、喷码器等物。7月,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移送审查起诉,江北区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应当以假冒注册商标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更为准确,检察机关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侦查意见,同时联系相关鉴定机构,根据现有证据果断变更罪名。2014年2月,江北检察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对吴某某等8人提起公诉,同年3月,江北法院采纳公诉机关意见,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吴某某等8人有期徒刑四年十个月至九个月不等,并各处罚金80万元至1万元不等。 8、生产假冒燃气灶、吸油烟机,虽量小必惩 根据群众举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对宁波市某电器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宁波市某电器有限公司伪造厂名以及冒用他人厂名生产假冒燃气灶、吸油烟机等违法行为,以及未经认证擅自出厂的行为,查处涉案燃气灶共计124台,吸油烟机共计72台,货值34475元(至案发,该公司已销售燃气灶44台、吸油烟机11台,获利660元),给予行政处罚“没收违法生产的燃气灶80台和吸油烟机61台;处罚款70000元,没收违法所得660元,合计70660元”。 9、以判决实证方式解读司法解释,开全国先河 原告科元公司起诉认为被告某热力公司作为当地热力供应的公用企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在双方供热合同履行中,被告存在垄断定价、拒绝交易、捆绑交易、差别待遇等多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遂诉至法院,请求认定被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合同条款无效,并判令被告返还多付的593万余元热蒸汽费。 宁波中院经审理后认为,争议焦点涉及相关市场界定、被告作为公用企业是否具有相关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法院鉴于涉案商品为通过管道运输的热蒸汽具有的特有商品属性及首要的相关市场界定,最终判定被告在该相关市场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本案是涉及公用企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纠纷的典型案例,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垄断判决案例,特别是在相关地域市场的界定上创新运用假定垄断者测试(SNNIP)的分析方法,在公用企业是否当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上在国内首次以判决实证的方式解读了司法解释,体现了涉及公用企业垄断案的市场支配地位的举证责任分配,具有较高的标本意义。 10、宁波首例诉前行为保全措施产生良好司法威慑 申请人立兴公司以被申请人慈溪市某公司持续制造、销售、使用的“气化炉”涉嫌侵害其许可实施的实用新型专利权,且被申请人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为由,向宁波中院提出诉前停止侵害专利权的申请,并提供了相应的担保。宁波中院经审查,作出裁定,责令被申请人先行停止侵权行为,并迅速前往被申请人公司查封、扣押了相关产品与设备。随后,申请人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被申请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制造侵权产品的专用模具、设备以及库存的产品、半成品,并赔偿其经济损失200万元。诉前禁令作出后,产生了良好的司法威慑效果,在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很快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慈溪市某公司未经立兴公司及专利权人许可,不得擅自制造、销售、许诺销售及使用涉案气化炉,并向立兴公司赔偿60万元。这是宁波中院自知识产权审判庭成立以来采取的首例诉前行为保全措施,通过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及时有效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派专利“警察”进驻阿里巴巴 专利管理与服务体系升级 去年,《宁波市专利资助及产业化管理办法》(甬科知〔2014〕15号)出台,调整了国内外专利授权资助的额度和条件。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派专人进驻阿里巴巴公司,现场处理知识产权投诉,处理侵权投诉案件400余件。市科技信息研究院与高校共建“科技信息挖掘与应用实验室”,相继发布钕铁硼、植物提取物、锂电池等十余份行业分析预警报告。开通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平台———“天一生水网”,缓解中小企业技术及资金需求,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建立商标民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 商标监管与保护持续加码 2014年,对新修改的《商标法》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对其中增加的关于商标注册审查和案件审理时限、惩罚性赔偿等进行了规定,特别是“驰名商标”不得用于广告宣传等内容予以重点讲解,为落实新法奠定基础。与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制订《关于建立商标民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试行意见》,建立商标民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提高商标权保护工作效率。 率先破冰成立高级别调解中心 版权保护和管理更加给力 市文广新局与宁波中院签订《关于加强版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全省首个市级版权纠纷调解中心,主要开展版权投诉和举报的纠纷调解工作,并建立健全版权诉调对接、行政执法与调解对接运行机制。指导市版权协会与宁波市大学科技园签订协议,挂牌成立版权工作服务站,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版权服务。 查获涉嫌世界杯侵权货物75.7万件 海关知识产权边境保护透明高效 修订和发布了《宁波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规程》,拓宽法务公开渠道和方式,提高执法透明度。在门户网站开设公开专栏,公开进出口侵犯知识产权货物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组织推进证据开示会,邀请侵权纠纷案双方当事人公开陈述意见,降低海关执法的风险,实现海关、权利人和出口企业“多赢”的良好社会效果。开展专项行动,特别在保护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知识产权“绿茵行动”上,共查获涉嫌侵犯相关知识产权案件20起,涉及权利项25项,涉嫌侵权货物75.7万件,确权价值约254万元人民币。 抓获犯罪嫌疑人211人 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威慑力加大 2014年,全市公安机关共立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203起,破案19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1人,提请发起集群战役6起,专项行动绩效位列全省前列。其中,杭州湾余某某等人假冒知名厨具品牌集群战役被评为全国打假经典战役,北仑陈某某等人贩卖假烟和走私烟集群战役被评为全省经典战役。201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7件8人,提起公诉77件113人。 审判“三合一”裁判标准更统一 知识产权民事司法保护形成合力 市中院出台《关于为“宁波市‘八翻番、四提升’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全年共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包括民事、刑事及行政)1826件,审结案件1801件。在全省率先推行当事人庭前诚信诉讼宣誓制度,完善案件事实查明机制,继续探索知识产权审判大陪审制,强化专业型人民陪审员在案件事实认定方面的作用。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充分发挥了“三合一”审判统一裁判标准、形成保护合力的优势。 易鹤 吴华荣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