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西店塘下村位于西林水库下游,后门溪穿村而过。村妇在整治一新的河边洗涤。村文书俞守华说,“原先沿岸分布着50多家养殖场,猪鸭粪便堆积河道有三四十厘米厚。一到夏天,村庄臭气弥漫,连窗户都不敢开。如今,随着第一批养殖场拆迁完毕,塘下村280多户人家正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告别“蛋鸭之乡” 说起养鸭,西店的农户津津乐道。 上世纪90年代初,依托地理优势,西店兴起一股养鸭热。到1995年,全镇蛋鸭存栏超过115万羽,养殖户600多户,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当年,西店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蛋鸭之乡”。 蛋鸭让部分农户走上致富路,但其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养殖业整治,迫在眉睫。 去年10月中旬,西店出台畜禽养殖关停实施方案,把全镇范围列为禁养区。“传统养殖行业已难以为继,迟干不如早干。”西店镇副镇长邬永飞说。一场攻坚战由此打响。 镇政府建立工作交办单制度,每周一下达交办单,周五上报交办情况,未完成任务的在下周的专题部署会上作出说明。 在镇政府大厅显眼处,陈列着“西店镇畜禽养殖关停工作进度表”,每天更新关停数据,倒逼联村干部和各村加大工作力度。 拆迁,也得到了大多数养殖户的支持。目前,西店镇大部分重点区域养殖户已拆迁完毕,涉及鸭(鹅)场72家、猪场74家,发放奖补资金880.4万元。还有36家养殖场正在拆除中。 养殖户出路多多 “卖掉3000只鸭子,正发愁以后做点啥好,政府就给我们送培训来了。”今年44岁的礼村养殖户陈菊芬通过培训,拿到了月嫂职业合格证书。而她的丈夫刘继国这几天正忙于清理鸭棚拆下来的毛毡和竹子,准备复耕。 养殖户一般是夫妻档,人到中年,别无长技。如何引导他们就业转产,找到新“饭碗”?西店民营经济发达,镇里专门设计了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工作人员在拆迁之初上门做思想工作时,交由养殖户填写,这让他们感受到了政府的诚意。 西店镇还列出专项资金,作为关停养殖户再就业培训经费,并与镇成人学校联手,在3月份连续举办了两场专场招聘会,推出2000余个岗位供养殖户选择。之后,镇政府又联合镇成校在养殖户集中的香联村举办母婴护理(月嫂)职业技能培训班。 养殖户也想方设法,自谋出路。胡春夫是香石村的大户,去年12月,他率先拆除500多平方米的养殖棚。“搞养殖多年,一关停,心里还真慌得很。”老胡看到一些手电筒生产企业经常因赶货而四处寻找加工点,决定成立一个来料加工点。春节前,他花4000元买来2台电动缝纫机,和妻子张开菊一起学习缝纫技术,专业加工头灯灯带。热心的他还动员其他十多位养殖户一起做,预计加工点年产值可达200万元。 一年前,石世金主动拆除鸭棚,并以最快速度进行土地复耕。去年9月,他投资4万元搭起4个钢架大棚,种下1万多株草莓苗,走上草莓种植之路。 种水果、蔬菜,做小老板。在西店,关停养殖户创业故事不断涌现。 禽蛋市场谋求转型 一方产业兴一方市场。 在西店王家村,禽蛋饲料专业市场曾经红火一时。这一全省规模最大的禽蛋饲料市场,不仅辐射宁海、奉化、象山等周边地区,还扩展到省内外。 禽蛋饲料专业市场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经营摊位200多只,主要经销各类精粗饲料及禽蛋制品,多的时候每天交易量有近千吨,年最高交易额达2亿元。 近日,记者走进禽蛋饲料市场,发现交易时间摊位冷清,偌大的场地十分空旷。 “养殖场不断关停,饲料需求量萎缩,经营户基本搬离了。”一直在这里做饲料生意的经营户高宗文说,现在只剩20多个经营户。 记者了解到,禽蛋饲料市场现归宁海县资产经营公司所有。到今年底,市场将关停转产,谋划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