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产品地理标志总量全省第一,却难掩“零增长”尴尬,已连续两年没有新的申报(5月5日《宁波日报》)。 笔者欣赏这篇报道的立足点,不是放在“第一”,而是聚焦“零增长”。从实践来看,农产品地理标志确实是一块“金字招牌”:具有地域性,由一个地方的自然、人文因素决定,品名域名,两相辉映(如余姚榨菜),有利于扩大知名度,培育市场;具有共同性,不专属一家一户或某个企业,而是一个地域所共有,有利于规模经营,抱团发展;具有唯一性,为某一地域所特有,有利于提升品质,创造品牌效应;具有永久性,地理标志没有时间限制性,可以永久存在,永续使用。因此,它的发展空间很大,是打造农产品地域优势的法宝。 宁波素有“四明八百里,物产甲东南”之称,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创牌的丰厚资源。但连续两年的申报“零增长”,反映出“创建疲乏”,值得反思。名牌都是打拼出来的,我们要发掘传统资源,更要开辟新的资源。不能光想着“把农产品卖出去就行”,还要看到品牌的“增值空间”,不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现实中,我市“部分商标长期闲置”,这是很大浪费,应该想办法让它们发挥作用,不能“藏在深山无人识”。 宁波有句老话:算盘十三档,拨到十八档。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就是拨的“十八档算盘”,应该让它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之中,发挥“一个标志撬动一个产业”的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