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朗 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连讲几个啼笑皆非的故事:一个,有关部门要求一出国旅游公民提供材料,证明“你妈是你妈”,见证了一些“小权在握”的官员对百姓是何等“严苛”。另一个,台商反映大陆知识产权得不到足够保护,打官司、找政府,没人解决,反映某些人对侵权者又是何其“宽松”(5月7日《钱江晚报》)。 中国文字奥妙无穷,改革开放初期时兴一个词:拨乱反正,意思是治理乱世,返归正道。同是这四个字,台湾一位学者把次序一变,成了“正反乱拨”,便意趣迥异。“拨乱反正”,关键在“拨”,拨乱治危、拨云见日,显示的是定国安邦的大气魄、大智慧,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正反乱拨”,关键在“乱”,形容某些官员主观、随意、任性的行为颇为传神。“乱拨”者或是无能鼠辈,庸碌混世;或是软弱涣散,缺乏担当;或是鱼目混珠,表里不一;或是不依规矩,无法无天……表现不同,原因各异: 思想观念致乱。选贤用能,不排除“内举不避亲”,但一经某些人“乱拨”,就变成选官腐败。像江西高官许爱民及妻子、女儿、女婿,皆是乏善可陈之辈,有的甚至严重违纪,却均成为政协委员。之所以出现“一门四委员”,在于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另一些人则以接近巴结领导为能事,以期投桃报李,为自己前程打基础。难怪《人民日报》刊文怒批:也许有人幕后指使,也许有人揣摩上意;前者无良,后者无耻。 违法行政致乱。在城市建设中依法拆迁在所难免,但某些人展现“霸王硬上弓”的决心、气势,视程序和制度为无物,为政绩不惜践踏法律,违背民意,甚至采取“非常规”手段,动辄断水断电断煤气,屡屡发生“黑拆”、“血拆”等惨剧、闹剧。表明在一些地方行政部门眼中,行政方式是否合法完全不在他们考量之中,暴露其法治思维的缺失。 人性堕落致乱。公安民警肩负维护社会治安重任,但经某些人“乱拨”,便怪象迭出。河南几位民工在太原市一建筑工地讨薪时与保安发生争执,当地民警本应秉公执法,平息事态,却违反规定,滥施淫威,草菅人命,对讨薪民工辱骂、毒打,农妇周秀云被摧残致死。如此惨无人道,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违背规律致乱。发展是硬道理,但某些人违反科学规律“乱拨”,盲目蛮干。去年底,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体育馆建筑工地发生底板钢筋倒塌事故,酿成10死4伤的惨祸。原因是该工程被列为该校百年校庆筹备项目之一,为了“面子”“政绩”,相关单位一门心思“赶工期”,导致安全管理不严,工程质量下降,悲剧也就难以避免。 制止“正反乱拨”,还须“拨乱反正”。诚如李克强总理所痛斥的,某些政府办事机构,“该管的事”没有管到位,但对一些“不该管的事”,手却“伸得特别长”。这些“乱拨者”算盘珠子拨来拨去,看似眼花缭乱、杂乱无章,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永远只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对这些人要加强教育,纯洁其心灵,拨正其思想。 很多时候,某些人“乱拨”得逞,是因为制度漏洞不少。对此,就要在长效机制建设中周密设计,使每项工作、每个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挤压其“乱拨”空间。一些领域奸佞当道,则是因为缺乏监督、缺少透明,使得其能够将自己的掌控范围异化为“法外之地”。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强化监督,增进透明度,提升能见度,减少“猫腻”和“灯下黑”,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乱拨”者,果断亮剑,严惩不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