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山群岛新区岙山油品基地。
|
前不久,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大会在舟山市行政中心会议大厅举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启动建设,让舟山人的强海之梦变得绚丽多彩,清晰而逼近。 江海联运,驶向深蓝的桥头堡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成了2015年舟山群岛新区的坊间热词。无论在当地的报章杂志、广播电视,还是在一些活跃的自媒体、市民们的茶余饭后,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地议论它,充满期待。 一个陆域面积不到1500平方公里的海上群岛,到底怎样才能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这一问题,近几年来一直在舟山的干部群众心里萦绕。 经过几年探索实践,舟山群岛新区终于有了清晰的目标方位。“要把舟山放在全球经济的坐标系里、放在国家战略的布局中去考虑,找准自己的位置。”舟山市委主要领导说,舟山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点,宛如弓箭的关键点,是我国大陆唯一伸入西太平洋的区域,是第一岛链的敞口处,具有世界罕见的深水良港资源,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服务好浙江,服务好长三角,服务好国家战略,这就是舟山未来的出路,也是建设好国家级新区的历史使命和价值所在。 今年初,舟山市委在新一轮发展的谋划中,围绕国家战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以广阔的视野、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审时度势,确立了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和一个花园城的目标,即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临港产业基地、海岛休闲基地、远洋渔业基地、绿色石化基地和海上花园城。 跨越发展,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走进六横岛绵延数公里的船舶制造厂,一片忙碌景象映入眼帘。改装区、修船区、造船区……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座以造船业闻名的小岛,一年多前流失的船企员工陆续回来,现已恢复到鼎盛时的规模。从“订单荒”到生产计划排满两年,从“融资难”到银行上门服务,从“看船东的脸色”到船东主动帮忙交付……众多迹象表明,在经历行业低谷后,舟山的船舶企业正在展露转型升级后的新气象。 新气象来自调结构。去年9月,国家工信部发布首批《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入围企业名单———业内称之为船舶行业“白名单”,全国入围50家,其中舟山占据6席,是全国地级市中入围数量最多的。舟山对包括“白名单”企业在内的重点船厂实行“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实行“机器换人”,并组织金融机构与其开展面对面交流,着力解决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造发动机,造海工装备,船舶改装,舟山船舶制造业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2013年9月23日,中基日造柴油机有限公司在舟山制造的首台柴油机正式下线交付,被安装到由金海重工为洛达海运建造的17.6万吨散装货轮上。这一产品填补了浙江省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制造的空白,也改变了舟山船舶制造必须向外国购买发动机的尴尬局面。 “高大上”产业需要科技人才支撑。为此,近年来舟山市出台了一系列引才政策,鼓励科技领军人才到舟山创新创业。据悉,全市已有76个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项目落户,企业注册资金达6.38亿元。生产的产品小到鱼油药丸,大到电子加速器、潮流能发电装备,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领域。 勇担使命,在“四干”中彰显价值 2013年3月28日,舟山群岛新区管理机构挂牌第二天,舟山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要发扬大干实干苦干巧干的“四干”精神,勇担使命、干字当头、激情创业、先行先试,全力推进新区建设。 重大项目是新区建设的生命线。新区挂牌不到一月,一场声势浩大的重大项目推进会就在全市6个会场同一天举行,总投资377.4亿元的43个重大项目同时开工。在最近两年里,全市以每半年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诠释着“四干”精神的真实含义。 舟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友国关于发展思路的述说,呈现的是这一开放区域的国际范:从加拿大进口液化天然气,谋划装备产业园,打造船配产业园,还要培育与绿色石化配套的高端制造业,开通更多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