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今日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义行天下

——— 记献血队长郑世明和他的“红色力量”团队

  郑世明(左三)和“红色力量”部分队员在展示他们获得的荣誉。(史久阳 摄)

  □本报记者  吴华清 朱军备

  鄞州记者站 章燕飞 续大治

  在鄞州区古林镇,郑世明经营着一家木地板厂,而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全国献血明星。18年间,他个人献血14万毫升,相当于近30个成年人全身血量总和,拿了5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

  郑世明像一位“侠客”。11年前,他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志愿献血者组建了一支志愿献血团队———“红色力量”。红色,代表献血;力量,寓意传递四方的正能量。

  在这个团队中,有企业主、个体户,有泥瓦匠、保安、护工;有夫妻,有亲戚朋友。56岁的郑世明无疑是这个“大家庭”的兄长。他们长年累月一起志愿献血、扶危救难、互助互爱,足迹踏遍了宁波、杭州和上海等地。

  “红色力量”集结号———

  从1个到518个

  走进郑世明的地板厂,十几平方米的总经理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奖状:献血明星奖、同伴招募奖、宁波好人奖,光“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就摆了5个。但老郑最看重的,是“优秀慈善义工组织奖”。“十几年前,谁也想不到会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他说。

  郑世明年轻时,奶奶一次病危后靠输血康复,多活了15年。“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1997年10月,郑世明参加村里组织的献血活动,从此与志愿献血结缘。到2002年,郑世明献血量已过万毫升,赴省城出席表彰会。当时,宁波血库时常告急。郑世明与同行的郑贤德、杨永元商量:要发动更多人,壮大献血队伍!

  从杭州回到宁波,3人说干就干。他们自制宣传板,上街分发小册子。但多数路人心存疑虑,甚至抵触。宣传册塞到人们手中,不少人随手就扔了。3人捡起来,再发……慢慢地,终于有一批献血者聚到了一起。2004年,20多个同伴一起商议成立慈善义工分队,取名“红色力量”。

  “伸出手来就能做到的好事,何乐不为?”一有机会,老郑就向身边人念叨献血的好处。一次,郑世明带队在省城献血,正在杭州读大学的儿子也主动前来,还带来了两名同学。随后,老郑的外甥、侄子也先后加盟。

  老郑还动员本厂职工一起参与,并开出了优厚条件:职工献血缺勤,工资照发,车子接送。如今,厂里12名员工中,除一人血液不合格外,其余全部加入了献血团队。

  郑世明还把“红色力量”延伸到了他的客户群中。在奉化开建材店的陈达洪是他的生意伙伴,一次来地板厂进货时发现,刚献过血的老郑能将100多斤的地板轻松背上6楼,十分惊讶。被老郑说动,又怕家人反对,他背着妻子偷偷地献了两次血。不久后,老陈妻子被感化,也加入了志愿献血行列。现在,一有团队献血活动,夫妻俩将店门一关,开上车就出发。陈达洪还动员身边朋友“入伙”,如今,奉化的献血志愿者已超过40人,还成立了“红色力量”奉化支队。

  11年来,“红色力量”像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今年又添了十几名新队员。到目前,“红色力量”有了518名队员,光夫妻队员就有50多对,还成立了鄞州、奉化、慈溪等8个支队。

  与上海的“红色之约”———

  10年间从不爽约

  今年“五一”,古林镇早早地被摩托车、电瓶车、的士唤醒。清晨6点前,53名队员陆续赶到,登上租来的大巴,驶向上海血液中心。【下转第5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