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有近百辆电动汽车在立通新能源汽车公司下线。(徐文杰 摄) |
26年前,一名慈溪小伙子远赴山东打拼,白手起家办起机械工程公司,事业发展顺利。“企业没有做得特别大,但是几十年来的积蓄安稳过日子一辈子都够了。”26年后,已年近五十的卓建立说,他自己偏偏是个“闲不住”的人,向来“爱折腾”。 10多年前,当世人欢天喜地迎接新世纪到来之时,卓建立却开始发愁。他发现,无论是山东当地还是老家慈溪,大部分企业在产业链的下游徘徊,中小企业给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过不了几年或许将难以为继。“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考虑转型升级,并跟几个办企业的朋友一起展开调研,寻找向产业链上游爬的机会。”卓建立说。 经过几年的探寻,卓建立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新蓝海———造汽车整车,而且是新能源汽车。卓建立说:“从宏观上来讲,国家很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是环保和节能的需求;从个人使用看,新能源汽车经济实惠。”更为有利的是,经营了几十年机械企业,他还能借助这一基础为新公司提供很多生产线和设备。万事俱备之后,2013年,浙江立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杭州湾新区成立。 那么,为什么选择在杭州湾新区进行二次创业,而不在市场更成熟、自己也更熟悉的山东呢?“落叶总要归根,这也是响应浙商回归的号召。”卓建立笑着说,除了这份情感之外,宁波的区位、交通、上下游配套以及新区大平台发展前景等因素也是吸引他回归的重要原因。“我要借助配套企业发展,也要带动它们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杭州湾新区,吉利汽车和上海大众两家整车企业带来的集聚效应已经显现,新能源汽车整车也能够做到。”卓建立坦言,新能源汽车配套相对较少,但至少也有1∶3的带动规模,而且他会优先选择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目前,我们有近百家供应商,其中近八成是宁波企业。” 据介绍,公司研发设计团队中的大多数工程师,是从大众、吉利、奇瑞、长城等汽车整车厂“挖”来的,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团队也都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微米”今年初正式下线。此后,每天有近百辆新能源汽车从这里下线。 在车间,一排排崭新的“微米”色彩缤纷,让人眼前一亮。“一次充电5个小时左右,耗电量为10度,可行驶150公里。”卓建立自豪地说,这是普通家用款,适合低速、近距离代步,虽然推出时间不长,但是公司已经在研发设计第二代四座车型,将在各方面提升品质;与此同时,公司还在积极谋划引进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部门,进军高速长途电动汽车领域。 卓建立的信心,源自市场的认可。今年年初整车下线后,他带着“微米”参加了在济南、南京等地举办的多个新能源汽车展会,市场反馈良好,很多市民在路上就将“微米”拦下,问哪里有卖,目前全国经销商的布点推广也进行得很顺利。此外,通过同台“PK”,卓建立也更好地了解到竞争对手的实力,“大大小小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商中,我们只找到了四个对手。” 但是,雄心勃勃的卓建立,眼下碰到了一件麻烦事———自己辛辛苦苦生产的车子,由于政策界定不清,在很多地方还不能上路。“在长江以北的省市,对于此类电动汽车已经有了明确的管理办法,相关生产企业还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希望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也能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卓建立说,虽然这件事情不是他一己之力能解决的,但是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看到自己的车子行驶在家乡的道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