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宁波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周年特别报道·综合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5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征途 砥砺前行

———宁波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年回顾

集装箱巨轮挂靠宁波港 (蒋晓东 摄)
  和丰创意广场
  杭州湾跨海大桥
  蓝天下的轨道交通 (虞世海 摄)
  雄伟的会展中心(陈继荣 摄)

  在宁波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历程中,2005年6月28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宁波市国资委正式挂牌成立,根据市政府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这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重大决策的成果,标志着宁波国资国企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实践证明,市国资委成立这十年是宁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全面推进的十年,也是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十年。

  

  十年探索 成果丰硕

  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国资委的指导帮助下,全市国资国企系统奋发有为,敢于创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城市功能区块开发、助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重点民生项目推进以及公共产品服务供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带动和支撑作用。

  2005年至今,全市国企每年完成的重大项目、重要区块开发建设投资占全市重点项目投资三分之一以上。国际强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杭州湾跨海大桥、“五路四桥”、绕城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或有序推进;文化广场、和丰创意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顺利建成运营,东部新城、梅山岛等重要的城市区块开发稳步推进;钦寸水库等重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

  十年来,宁波市国资委牢牢把握出资人定位,依法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和国有企业一道,深入谋划和组织实施市属国有经济“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以“大集团、大平台、大服务”为方向,通过大力推进国企整合重组,积极打造港口物流、城市建设、交通、能源、水务、工业、文化传媒、现代商贸等若干个功能定位准确、主业突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战略大平台,全市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的总体运行质量、效率和资产保值增值率日益提高。

  十年来,宁波市国资委和国有企业在不同层次上着力推进国有资产专业化、规范化监管,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建设逐步完善。国有产权基础管理深入推进,分类考核激励制度不断完善,规范化的董事会建设试点有效推进;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等监管合力和效率持续增强,市属经营性国资监管实现了全覆盖,“上下联动、分级监管、市县协同”的监管工作体系基本建成。同时,在国资监管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先后制订了70余件规范性文件,具有宁波特色的国资监管闭环制度体系基本确立。

  十年来,宁波市国资委引导和督促全市国企在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积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建设重大民生工程、保障重大活动、抗击自然灾害、参与社会公益、促进绿色减排、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展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的风采。

  十年来,宁波市国资国企系统不断加大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国资国企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坚持加强队伍自身思想、能力、素质和作风建设,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改革意识、法治意识和创新意识,将“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职责使命内化为自觉行动,践行了“务实创新、发展惠民”的国企核心价值观,培育了“忠诚国资、服务国企”的国资队伍文化,全市国资国企推动改革发展的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十年启示 大道致远

  尽管近年来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经济增速换挡等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仍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国有经济呈现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截至2014年底,宁波大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46户,资产总额达到8800.73亿元,国有股东所有者权益3048.6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5.16倍、4.99倍。市国资委出资企业24户,资产总额3409.04亿元,所有者权益1278.93亿元,年利润总额39.03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6.06倍、5.69倍和2.03倍。与全国计划单列市相比,我市国有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居于前列,这也是我市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其中一些经验启示值得认真总结和继续坚持。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共荣。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作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的重要抓手,全市国资国企系统始终牢记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职责使命,一方面在改革创新中推动国企永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推进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分工协作,构建共生共荣、互利共赢的企业生态,真正实现国有经济是“坚强后盾”,民营经济有“千军万马”的良性竞合局面。

  坚持出资人职责定位,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中央确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牢牢结合宁波实际,构建规范化、专业化的国资监管体制。既依法履行好出资人职责,着力完善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责任追究等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强化产权监督、财务监督、监事会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又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维护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引导国有企业突出主业、提高管控能力、加强自主创新、强化风险防控,做到管住管好管活国有资产。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市场化原则和企业发展规律,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国有资本更多地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优势的行业集中,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同时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市属企业总户数的47.71%,有效发挥了国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了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进企业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引导企业不断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模范履行社会责任,为全社会企业做出表率。

  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机制,确保党组织在董事会、经理层中的重要地位。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与公司法赋予的出资人依法选派产权代表、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经营者行使用人权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创造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新环境。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改进党组织活动,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提高党员政治业务素质上来。强化国企管理者的代理人观念,牢固树立国有资本的归属意识。要旗帜鲜明地反腐败,解决根治严重影响国有企业形象的突出问题。

  十年筑基 再创辉煌

  目前,我市国资国企改革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也积累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企业规模较小,行业分布零散,主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国有资本的战略引导作用不强;投资性公司负债率普遍较高,经济效益低下,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隐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健全,部分企业内部管理较为粗放,企业集团管控水平不高;国有资产监管存在不统一、不到位的情况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市国企持续健康发展,影响了其功能和作用的应有发挥,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有效加以解决。

  为此,全市国资国企系统紧紧围绕我市“双驱动四治理”、打造“港口经济圈”等重大战略部署,以我市战略发展任务为导向,着力优化国有资本投向;以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为切入点,着力增强国企持续发展能力;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抓手,着力提升国企管控水平;以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为方向,着力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提升国企发展质量和效益。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入手,继续发挥稳增长、促发展的“领跑人”作用。自觉体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志,面对经济增速可能下行的压力,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角度出发,切实加大有效投资力度,着力提高投资质量,为全市经济平稳增长贡献新的动力。同时,继续在港口经济圈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要功能区块开发、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和重点民生项目推进等方面,发挥市属国企的引导、带动和支撑作用。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入手,努力担负起抓改革、提效益的“先锋队”角色。针对当前国资国企存在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部署,按照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首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狠抓改革举措落实;同时,加快出台改革指导意见以及推进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国企功能定位与分类、完善国企经营者业绩考核与分配、推动董监事会建设以及企业领导人员综合考核等配套文件,构成全面深化我市国资国企改革的“1+N”制度体系。

  依法治企、依法监管入手,致力于打造更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一方面,深入推进法治国企建设,落实法制工作新五年规划;严密防控市属国企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经济合同签订以及重组并购、知识产权、劳动用工等关键环节和领域”存在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强化依法监管,厘清出资人权责与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界限,推进规范化董事会建设试点;扩大国资委委派、推荐监事会主席以及外派监事的范围,加大监事会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真正体现法治监管、阳光监管。

  “讲纪律、守规矩、敢担当”入手,积极推进国资国企干部队伍建设。在“讲纪律”方面,强化国资国企干部队伍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党章;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在“守规矩”方面,增强国企领导人员的规矩意识,做到按市场的规矩经营好企业,按党的规矩管好党员,形成按规矩办事的新常态。在“敢担当”方面,增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行定力,心无旁骛地干事、谋事、成事,用“实干”促改革,增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实干”守住并经营好国有企业这块“责任田”。

  本版文字 谢孝宏 包凌雁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