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5月25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碎片中寻找蛛丝马迹

———记宁海跃龙派出所刑警陈伟波

  图为陈伟波在研究案例。(周国亮 摄)

  本报记者 朱和风 通讯员 周国亮

    陈伟波的外貌显然不属于“小鲜肉”,1982年底出生的他单眼皮、尖下巴,看上去也并不伟岸。不过,那双眼睛极有穿透力,深邃而敏锐。

  他加入公安队伍的时间不长,当刑警也就几年光景,但凭着对破案的浓厚兴趣,他在浩如烟海的线索中,条分缕析,破获了众多刑事大案,获得市优秀人民警察和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能手的称号。

  碎片堆中寻觅真相

  去年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9时多,宁海城区的大观园内正在举行啤酒节。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名个子不高的小伙子突然出击,熟练地铐住一个染着红黄发丝的男子。

  出手的正是陈伟波。原来,几天前宁海跃龙街道出现两起抢夺手机店的刑事案,社会影响恶劣,一些开店的业主惶恐不安。陈伟波接到破案任务后,灵活地运用信息研判等侦查手段,发现了一名姓曾的嫌疑人。但当案子进入纵深阶段时,曾某的作案嫌疑被排除了。案情眼看就要陷入僵局,陈伟波通过对侦查来的资料进行提炼、甄别,又从支离破碎的信息碎片中拼出一条重要线索:参与抢夺的犯罪嫌疑人应为李某,而且此人喜欢赶热闹,外貌特征是染着红黄相间的头发。

  于是,当李某出现在热闹的啤酒节活动现场时,立即被陈伟波逮个正着。接着,刑警们又陆续抓获了同案的刘某、熊某和周某等人。

  一步一步深入破案

  陈伟波说,作为一名刑警,平时干得最多的活就是勘查现场、研究案卷、蹲守抓捕嫌疑犯。“破案的线索不可能一个接一个地出现,那是侦探小说才有的情节。现实中,线索常常断了一个再找,找到一个又断,破案就是一个不断筛选线索的过程!”

  他举了个案例:宁海一市民柴先生听信骗子的广告,被骗10万多元,急得寻死觅活。陈伟波和他的同伴们接到报警后,迅速开展侦查,通过查询取款记录,发现嫌犯作案后迅速在象山石浦某银行取现。但当陈伟波和同伴们赶到象山时,这几人又不知去向;好不容易发现了他们作案用的汽车,可汽车又离开象山去了三门;民警赶到三门,汽车却出现在衢州至江西的方向……线索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但又一个接一个地消失。

  这几个擦肩而过的犯罪嫌疑人是不是在玩金蝉脱壳之计呢?陈伟波和同伴们一分析,认为有这种可能,他们时而暴露时而隐身,就是想转移刑侦队员的视线。陈伟波和同伴们经过近10天的追踪、侦访,重新把视线收回到象山,最终确定这帮诈骗疑犯就在象山定塘镇某村,之前不过是障眼法而已。至此,疑犯悉数落网,柴先生被骗的钱也被追回。

  他爱家也爱工作

  陈伟波是绍兴嵊州人,2008年娶了一个宁海姑娘为妻。陈伟波十分珍惜这份情,但繁忙的刑事侦查工作,又迫使他难以照顾家事。常常一周下来,回家吃饭也就一两次。同事打趣称:“我们一般是不回家吃饭需要跟家里人说,他倒好,只有回家吃饭时才跟老婆打电话。”对此,陈伟波憨厚地笑笑:“我大学时学的是司法,如今要熟悉公安业务,应该多花时间研判经典案例。”

  在采访中,陈伟波的同事还“爆料”,陈伟波五岁的女儿在潘天寿艺术幼儿园读书,他家到幼儿园开车也就十多分钟,但他很少接送女儿上下学。用他妻子的话来形容:“他一年里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次数,五个手指都数得过来。”

  对于大家和小家的抉择,陈伟波表示:“作为一名警察,除暴安良是我的职责所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