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著称的黑龙江五常大米,凭借独特品质赢得了全国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近几年,五常大米“天价”“掺假”等市场乱象频遭曝光。 记者调查发现,五常市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有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大量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的。 产量之谜:哪来那么多五常大米? 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春雷认为,从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定义和范围看,所有在五常市区域内种植的大米,理论上都可以叫五常大米。2003年,五常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原产地保护产品,明确五常市全部24个乡镇所生产的40多个品种大米都叫五常大米,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266。 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秦利明算了笔账: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220万亩,按亩产750公斤水稻计算,年产水稻150万吨。即使按70%的最高出米率计算,全年大米产量也不会超过105万吨。 不过,对于五常市加工、外销多少大米,市政府和农业、质监部门均未能提供权威统计数字。秦利明说,五常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大米企业为292家,产能达到400万吨。也就是说,即便理论上五常大米的总产量也不会超过这个数。 但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销售的“五常大米”有1000万吨。难怪连当地稻农都在质疑:“五常水稻产量就这么多,全国各地咋都在吃五常大米?” 质量之虞:“调和米”到底算不算“掺假”? 2010年7月,媒体曝光有外地企业往大米中掺入香精冒充稻花香事件,五常大米首度遭遇品牌危机。“掺假”成为五常大米的污点话题。 记者调查发现,五常“调和米”催生了所谓“拼缝”行业。不少五常市的“能人”从外地收稻,再卖给五常市的加工企业,一转手一公斤稻就可挣一元钱。每天有装载数十吨外地稻的大车不停运进五常市。 记者在五常市采访了多家米业企业,对往大米里加香精、加蜡等添加剂的假冒行径,受访者一致表示深恶痛绝,而对于将不同品种水稻掺在一起加工成米的“掺米”现象,态度明显暧昧很多。 在去年五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一份报告中,对“调和米”有比较详尽的阐述,一是由外地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不标注“五常大米”;二是由五常地产水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标注“五常大米”;三是外地水稻和五常其他品种水稻调和而成,标注“五常大米”。 多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调和米”需要大量外地水稻,五常市周边市县甚至一河相隔的吉林省个别乡镇,专门种植一些水稻给五常水稻做“配套”。由于五常大米名气最大,一些质量非常优良的牡丹江水稻以及庆安水稻,也甘愿给五常大米做“配角”。 部分消费者希望购买纯正五常大米,称“调和米”本身是“掺假”行为。也有市场监管部门指出:部分企业生产“调和米”,一方面是为追求高额利润,打擦边球,一方面是经销商压低价格,米业不得已而为之。 新华社记者 刘荒 程子龙 许正 (新华社哈尔滨5月2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