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港吉公司维修工人正在桥吊上用国产零部件替换进口零部件。 |
本报讯(记者严雷 通讯员史碧君 龚永胜)“以前认为洋设备是技术标杆,只是简单引进,如今出于成本考虑,我们加大了国产化力度。事实证明,自己动手鼓捣的‘国字号’零部件,一点不输给别人。”日前,由宁波港吉意宁码头经营有限公司普通维修工人王梦雄设计的桥吊投光灯正逐步替换桥吊上原配进口的GE投光灯,根据测算,使用新设计的国产投光灯可节约成本三分之一,故障率也下降一半以上。 桥吊照明设备故障率高、更换频繁是码头作业现场的一个普遍现象,王梦雄告诉记者,他们从国外采购的桥吊设备上用的投光灯功率较大,长时间使用会导致严重发热。同时,作业时桥吊震动很大,投光灯会因剧烈震动发生故障。而且,“洋设备”的投光灯采用一体式结构,经常维修拆装影响其密封性,极易进水,维修和保养难度很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梦雄在市场上看到了一款照明部分和电气部分独立分开的抗震投光灯,他心想,按照这个思路,只要依样画葫芦,结合桥吊作业的实际,他们完全有能力研发出国产化的桥吊投光灯。为此,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梦雄与同事们对该国产投光灯进行了改造,一个月后,一款新型抗震投光灯被研制出来,他们在桥吊上进行了试验,通过连续3个月的光照度、抗震性、故障率的检测后发现,新型投光灯不仅故障率大幅下降,且由于照明和电气系统分体独立式设计,极大地方便了保养和维修工作。 “原先投光灯的月均故障次数为11.2次,使用自己研制的投光灯后,如今月均故障次数为5.4次,故障率降低了约50%多。同时,单件投光灯的采购成本减少了三分之一。”王梦雄说。 与王梦雄一样,流机班负责人傅奕也是一名鼓捣零部件国产化的能手,近三年来,他发明各式装置近20件,平均制作成本不足50元。2013年,他更是在一个大拇指盖大小的电路板上用两三个三极管、四五个电阻器、几个蜂鸣报警器制作了堆高机重大故障保护装置,为公司节约流机维修成本近百万元。 近年来,国产化正在成为港吉公司技改创新的重点,短短三年间,近20件“国字号”零部件陆续研发成功。 截至目前,港吉公司流机领域的零部件国产化比例接近30%,其中不少技改创新的零部件在性价比上明显优于同类型国外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