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宁波市海曙公园内,于薇带领一群广场舞爱好者在跳舞。广场舞已成为中老年市民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记者 周建平 摄) |
于薇在海曙公园免费教了4年广场舞 本报记者 陈青 海曙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早锻炼的好去处,打太极拳的,跳木兰扇舞的,抖空竹的,热闹非凡。于薇退休后在这里免费教了4年广场舞,队伍从最初的5个人一直发展到现在的50多个人。她是海曙公园的名人,“找于老师吗?再往前走一点点,他们每天在那里跳舞。”记者通过热心人的指点找到了翩翩起舞的人群,穿着黑裙子的于薇在队伍前头喊节拍。 “我爱舞蹈,也愿意为大家做点事” “我们的广场舞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结合了民族舞蹈,肢体舒展有美感,好多人笑称我们这支队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樱花盛开的时候。”4年前,于薇在海曙公园为老年人尤其是没有一点基础的舞蹈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免费平台,“那时候朋友跟我说了这么一件事,如果要到老年大学报名学舞蹈,早上5点钟就得去排队,而且要考试,名额也有限,从来没学过舞蹈的老年人更加考不上。我退休了,又是那么喜爱舞蹈,心想,组织一个舞蹈队为大家做点事吧。”于薇说得很轻松。 家住新芝路的于薇把场地选在了海曙公园,“在这里,任何人只要喜欢舞蹈喜欢音乐,都可以来参加。以健身为主,在音乐声中陶冶情趣,对身心也是有好处的。”于薇说,“我们的舞蹈队形式比较自由,把家里事情安顿好差不多8点半开始,结束也是每个人自己定时间,有事情早点回去,想跳的人多跳一会儿。一次跳个20个舞曲,适合老年人的强度,最主要的是我们白天跳舞不影响别人休息。” “老年人在音乐里起舞,要学会‘自我陶醉’” 于薇原来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从小学民族舞蹈,后来又自修古典舞,“我把网上的广场舞进行修改,让它舞蹈化,4年来已经教了七八十个舞,按照老年人的身体条件设计。新疆舞、藏族舞、蒙古舞、秧歌等各类民族舞我们都跳过。曲子各种各样都有,音乐有抒情的,有动感的,也有非常修炼身心的,如茶道音乐。我跟他们说,你们要慢慢沉入到音乐里面去,不要有杂念,在音乐里起舞就行了,要学会‘自我陶醉’。” 舞蹈队跳舞的时候,总是围着很多人欣赏,抱着小孩坐在凉亭里的有不少,还有刚买完菜骑着电动车来的,更多的是在海曙公园里锻炼休闲的居民。于薇说,队员中有不少人就是看着看着加入到这个小团队中来的,“他们问我,于老师你要不要收费。我说:免费。你喜欢就来,从来没跳过舞不要紧,后面先跟着,不懂你来问,随时可以问。” 从刚开始的5名队员到如今的50多人,舞蹈队伍逐渐庞大,年龄跨度从40多岁到73岁。于薇说,她在教学中把某些舞蹈专业术语、动作要领告诉大家,“他们有了概念,提升就会快一点。有的学员今天家里有事没学到新舞,我第二天再教,有些学得好的也可以做小老师。”在这支队伍中,还有从来没有跳过舞的跟着她学了三四年,最后考上了老年大学,或者到文化馆去上课了。 “于老师为我们组建了一个和谐小团队” 于薇很爱这个团队,“像个大家庭,天气好的时候大家还出去郊游,农家乐住一晚上,游山玩水跳跳舞。” 住在汪弄社区的叶兰健是唯一的男队员,年过七十的他操着上海口音笑称自己是“唯一的一朵花”,三年半前他在海曙公园打太极锻炼身体,“我因为脚一直肿着,运动时间、强度都有限制,看到于老师舞跳得好,再加上原来在老年大学形体训练班有点民族舞蹈基础,就开始跟着她学习了。”现在,叶兰健已经从“原来站10几分钟就很吃力”,到现在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也不在话下了。“最主要还是开心,人开心了就老得慢。我们春天和秋天去外面旅游,过年了大家吃顿AA制的年夜饭,单调枯燥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了。多亏于老师为我们组建了一个和谐的小团队。” 52岁的何晓筱是这个舞蹈队的管家,她记得很清楚:“到今年9月1日跟着于老师跳舞就满两年了。我原来一点都不想跳舞,因为血糖高,别人指点我海曙公园于老师舞教得好,那时候电大已经报好名。”她的感受是学于老师的广场舞难度高,“讲得土一点:跳我们的舞人会拉长,而且气质好,都变漂亮了。我们这个小团队几十个人的电话号码都在我这里,安排去哪里旅游、吃年夜饭,都由我通知。”
|